第58章(1 / 3)

李名秋道:“你别弄感冒了。”

水元道:“我不冷,我都出汗了。”

李名秋后来也感到热了,也脱了自己的夹克。他里面穿着白色的衬衣,最常穿的白衬衣,黑裤子,个子高,身材修长,穿出来特别好看。他把衣服挽在手上,又跟水元要:“我帮你拿着吧。”

水元嫌热,把衣服给他拿。

他们一个走前,一个走后,或者一个左边一个右边,中间总隔了好几步,想要走的近一点,感觉有点奇怪,想要离的远一点,又好像有点刻意,而且全程几乎也没什么话说。这种感觉很奇怪,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这样过,记忆里,他们走在一起,总是牵着手的,水元牵着他的手,抱着他的胳膊,或者在更小的时候,他背着她,一边走一边玩,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路好像总是特别短,玩着玩着还没感觉到累就到了。

然而这一次却是把水元累坏了,从来没感觉到这路有这么远。她又热,又渴,腿又酸,抱怨道:“怎么这么远啊,以后再也不去了,走的要累死了。”

李名秋道:“慢慢走吧。”

走到舅姥爷家,午饭时间都过了。不过舅姥爷家正热闹着,因为晚上要排席,所以帮忙的人都到了,屋子外面全都是人,菜地旁边堆起了几口简单的土灶,大锅烧着水,妇女们系着围裙,煮饭的煮饭,烧火的烧火,洗碗的洗碗。

李名秋跟水元不用帮忙,他们主要是带张嘴来吃饭的。李名秋进屋子去写礼,水元找了个桌子坐下,桌子上还坐着几个小孩子,水元便跟他们玩闹。

李名秋是大人,自然不会在外面玩的,他送了礼金,在屋里跟众人说话。说了一会,写礼的那人有事离开了,李名秋又顶上,帮忙给其他客人写礼。

水元在外面,见他总不出来,进去看,见他在里面坐上了。里面都是男人,她挺无聊的,只得又出来,自己玩。

席开的早,四点多就开始了。客人们都入座,水元占了位置,等李名秋总不出来,又去看他,李名秋说:“我在这里帮忙写帐呢,要不你先去吃吧,我坐最后一轮。”

水元道:“我一个人怎么坐呀!”

他们两个正说着呢,有人过来,给水元发了一条孝布,让她去前面,水元心说舅姥爷又不是顶亲的,孝布不是儿子孙子辈儿戴的嘛,让我戴这玩意干什么,却又没办法,只能把那粗麻布包在头上,跟着去了外面。宾客中间,堂屋正门口,放着一张大席,一群男男女女包着孝布跪在席子上哭的震天动地,唢喇客们坐了一桌,唢喇吹的齐响。水元要去席子上跪,又有人拉住她说她不用跪,她也不想跪,所以就站在旁边看。一人站在堂屋前,开始唱起了祭文。

那祭文唱的怪腔怪调的,听不懂是念啥,水元听的直起鸡皮疙瘩,席子上的人一通大哭,她姨妈又抱着棺材哭的唱起来。终于哭唱完了,菜在桌上,大家早就等不及了,立刻提了筷子开吃。

客人多,桌子有限,酒席一轮是做不下来,通常要坐三轮。第一轮是远客,远客吃完就走,第二轮是近一些的,第三轮就是自家人,还有帮忙的。当然,第三轮通常也剩不下什么好菜了。

水元想起她小时候,每次去吃酒,吃了第一轮,第二轮她又坐上去吃,第三轮又坐上去吃,被人看见了笑话她。

因为李名秋要坐第三轮,所以她肚子饿的咕咕叫,也只能等着。真是挨的痛苦,好不容易等前面两轮的人都吃完了走了,她才终于拉了李名秋上桌。

对于生活穷困的乡下人来说,吃酒是高兴的事。不管是结婚死人,都是喜事。平常吃着玉米面糙馒头,肉都难得沾一点,可是酒席上总是有肉有菜的,非常不容易。酥肉,糍粑,甜米,龙眼肉,烧白,粉蒸肉,红烧肉,白菜烩猪肉,全都是农村酒席上的常见菜,大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