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细细回想着宫中最近的动静,朝中是否有异动?
可翻来想去,竟没有与这位男子相符的记忆线索。
此人不像是太医院的太医,更无宦官印记,衣着用料亦非寻常内侍。
她心中念头翻涌,面上却丝毫未露端倪,等茶香初扬,才将茶盏一一置入托盘中。
刚一转身,又见芷兰不知何时立于门外,眉眼仍旧平和,只一句。
“太后娘娘方才提起,觉得腹中空乏,忽觉想吃些燕窝。”
她顿了顿,看着李霜岚的眼神,隐含一丝无声的劝告。
“太医院素春嬷嬷尚未回宫,这燕窝……还是宜妃娘娘亲自炖比较妥帖些。”
李霜岚盯着她良久,才忽而轻轻一笑。
“自然。”
语气不急不缓,毫无波澜。
只是唇角那抹弧度,却仿佛透出几分意味不明的冷意。
她接过芷兰手中的食盒,重新转身,步履稳若游丝,温柔得一如往昔。
只是她心中早已明了,芷兰这是想法子要支开她。
厨房中炭火烧得正旺,铜锅上方热气氤氲,李霜岚卷起袖子,正仔细地调着火候。
芷兰就站在不远处,双手交叠在袖中,一副随时准备指点的姿态。
“火大了,燕窝要文火慢炖才入味。”
“这水是头遍清汤?怕是太腥了些。”
“太后近来口淡,冰糖少放些,不,还是放一点点,免得太寡。”
一句话接一句,挑剔得不留余地。
李霜岚最初尚能应对,语气温和,动作细致,可时间一长,终究还是有了几分不耐。
她缓缓放下手中汤匙,转头看了芷兰一眼。
那目光依旧温顺,却已不再无波无澜,而是微微泛着一抹清冷的倦色。
“若芷兰姑娘有更合适的做法,不如直接吩咐宫人去做。”
她淡声道,语气仍柔,却已带上一分凉意。
芷兰略一怔,随即低头含笑。
“奴婢怎敢夺了娘娘差事?太后交代得清,宜妃娘娘亲手炖的,才算得妥帖。”
李霜岚轻笑一声,却不再言语,重新拿起汤匙。
将最后一味黄冰糖小心拈起、缓缓放入锅中。
浓香渐起,淡淡的甜意裹着银白燕丝浮沉,汤色如清露含珠,晶莹透澈。
她关火盛出,覆上金丝盖碗,才起身准备送去太后寝殿。
然而刚出厨房门,便又被芷兰拦住。
“太后娘娘适才已经歇下了。”
芷兰微一屈膝,依旧神色温和。
“宜妃娘娘不如明日一早再来送燕窝,才不打扰太后安寝。”
李霜岚停下脚步,垂眸看着那一盏热气未散的瓷碗,唇角缓缓勾起。
“这样啊。”
她语气温婉,听不出情绪。
“那便劳烦芷兰姑娘替我向太后娘娘请个安。”
芷兰一礼。
“是,奴婢记下了。”
李霜岚没有再说话,转身离去,步履从容,身姿沉静。
可她指尖却微微发紧,掌心的温度早已冷却。
走出慈宁宫那一刻,天色已近傍晚,云光低垂,夕照漫金。
她回宫的步子不快,脑中却已飞速转着。
太后欲夺她孩子在先,如今又几次三番的折腾她。
若是不做点什么,真叫人人都以为她是软弱可欺的柿子。
只是涉及到太后,还是要借力打力,不必她亲自出手。
她刚踏进自己的宫门,还在想着以何借口请安裕过来一趟,却听见前殿内一阵欢笑声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