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1 / 2)

谈璓放缓脚步,任那字字句句揪在心上,直听完最后一句,方才走出月洞门。

寒风凛冽,雨打在篷顶荷叶上,声声凄凉。燕燕自斟一杯又一杯,上好的竹叶青好像掺了水,越饮越清醒。

第五十七章 京城疑云(上)

离开苏州,一路北上,天气愈发干冷。走了大半个月,这日傍晚,到了通州府,谈璓等人欲往官驿投宿,却见驿馆周围戒备森严,百十名兵士表情肃穆,皆着铜编铠甲,头盔上系着红缨,看装饰,是西北驻军。

谈璓诧异道:“襄王回京了?”

李松道:“下个月初五是千秋节,襄王应该是回京祝寿的罢。”

谈璓三魂七魄一半都丢在了苏州,闻言才想起千秋节的事,默然片刻,道:“襄王身份特殊,我们去别处住罢。”

通州离京城只有半日路程,次日下午,西直门至皇宫的路面打扫得干干净净,众多百姓被御林军拦在两侧,伸长脖子等着一睹襄王的风采。

马蹄声近,整齐响亮,听着便叫人振奋。寒风中,两面明黄色的旌旗招展,敲锣开道的军士身后便是骑着枣红色骏马的闵恪。

他个子很高,身量修长,穿着镶金兽面锁子甲,头盔下是一张可以用漂亮形容的脸。纵然常年在西北风吹日晒,他依然比一般人白皙,双眸幽深不见底,似乎藏着无尽心事,但笑起来便一片明亮,让人如沐春风。

“殿下!襄王殿下!”路边的姑娘们极力往前冲,楼阁上的姑娘们将身子探出窗户,大家为他欢呼呐喊,气氛热烈,几近疯狂。

谈璓他们从另一道城门进来,隔着几条街都能听见闵恪那头的动静。

李松笑道:“襄王每次回京,都是这个光景,怨不得计家恨他。”

姚开道:“要说几位皇子,也只有襄王像个样,又是皇后所出,民心所向。我看就算计贵妃将来生了儿子,也争不过他。”

两人饶有兴致地讨论着天家的事,京城就是这么个地方,似乎人人都对朝堂政治了若指掌。谈璓一言不发,他素来独善其身,不喜欢拉党结派,更无意参与到皇子们的争战中。

马车经过万乾堂,谈璓忽叫停车,下了车,径自走进万乾堂。

这是三间店面打通的店铺,十分宽敞,中间摆了一张八仙桌,桌上养着一盆花开正盛的水仙,屋里烧着炭火,甜香四溢。

掌柜的姓易,五十出头,蓄着长须,穿着玄缎团花长衫,戴着一副眼镜正坐在一把交椅上看着一块淡紫色的石料。

谈璓道:“易掌柜,今年生意可好?”

易掌柜抬头看见他,愣了一愣,急忙站起身,笑道:“谈翰林,好久不见,听说您去了苏州做知府,这是又调回京了?”

谈璓点点头,易掌柜让他坐,又叫伙计上茶,道:“不知谈翰林现在何处任职?”

谈璓道:“在兵部。”

易掌柜知道他与兵部尚书的关系,并不意外,笑道:“还是回京好啊,别的不说,这京城的热闹也比别处多,您说是不是?”

谈璓淡笑道:“易掌柜,我得了一块好石料,想寻孙师傅帮我刻章,不知你能否告诉我他现在何处?”

易掌柜捻着胡须,故意沉吟片刻,道:“孙师傅早已封刀,若是别人问,草民肯定说不知道。可您是翰林,不一样,草民告诉您,您可得保密。”

今时的谈翰林不比往日,对生意人的道道门清,这易掌柜肯定也告诉过别人,这么说只是想卖他个人情,口中答应道:“好,我绝不告诉别人。”

谈府是一座三进三出的大宅院,门楣上挂着先帝御赐的匾额,上书振威远扬四个大字,威远之间上方有御赐两个小字。

谈璓进门见过母亲,回房换了衣服,陪她在暖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