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襟松散,露出脖颈处的斑斑红痕,便知道昨晚又是好一番折腾。暗自替她忧虑,这会儿如胶似漆,将来不知如何是好,男子说脱手便脱手,苦的往往都是女子。
若不分手,纠缠得久了,只怕惹来更大的麻烦。
船行数日,到了临清码头,燕燕带领众人上岸,去城中包下一间客栈,稍作整顿,便忙起正事。临清素有繁华压两京之说,商贾往来之所,车辆辐凑之地,有三十二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极是热闹。
这日天色已暮,轿子行过府前街,淇雪忽敲窗户道:“夫人,那边有个人好像是祝夫人!”
燕燕掀开轿帘,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一个身段微胖的妇人穿着紫妆花袄裙,在一间客栈门前上了轿子,也没看清什么模样。
“她怎么会来这里?你看真了?”
淇雪肯定道:“就是祝夫人,婢子不会看错的。”
燕燕心想或许是祝夫人从京城娘家回来了,途经临清,逗留玩耍,可是这天要黑了,她不带景墨,一个人去哪里呢?
思量片刻,燕燕下了轿子,让其他人先回客栈,自己戴上帷帽,和高嬷嬷跟着那顶轿子,一直来到铁佛寺前。
这铁佛寺早已荒废,门前杂草丛生,断垣颓壁,晚上看起来有些阴森可怖。那妇人下了轿子,也戴了一顶帷帽,还是看不清模样,只见她提着一盏灯笼,警惕地看了看身后,进了寺门。
燕燕和高嬷嬷避开在门口等候的轿夫,从另一边翻墙而入。
妇人走进主殿,梁上一群蝙蝠被惊动,扑扇着翅膀飞出来,吓得她大声尖叫。
听这声音,确实是祝夫人。
她来这鬼地方做什么?该不会是拜佛罢。燕燕很是疑惑,与高嬷嬷躲在窗下,往殿内偷窥。
祝夫人将灯笼放在香案上,摘下帷帽,抬头望着彩漆斑驳的佛像出了会儿神,便在殿内来回踱步。晕黄的灯光中,她脸上流露出紧张,不安,还有几分期待的神色,像是在等什么人。
没过多久,一道身影匆匆走进庭院,燕燕看见他兜帽下的脸,竟是临清知州唐烨。
他在殿门外止步,怔怔地看着里面的祝夫人,祝夫人也看着他,唇角抽动,半晌颤声道:“文谦,我还以为你不会来。”
唐烨道:“彩衣,十四年未见,我怎会不来?”
祝夫人低头道:“时过境迁,你有妻儿,我也老了,原本不该约你出来。”
唐烨上前两步,道:“你不老,还像当年一样美。你不知道,这些年来我有多少次想去找你。昨日收到你的信,我简直欢喜疯了!”
殿内的男女双手交握,看着彼此兴奋的脸庞,仿佛青春焕发,一夕回到十四年前。
十四年,燕燕心中一动,想起薛凝运说过,临清知州唐烨曾在苏州做过知县。原来他是祝夫人的老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