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怜惜,半路便迎了上来。
“到底是苏州水土养人,两年不见,妹妹愈发风流俊俏了。”荀氏笑着捏一捏她纤细的手臂,道:“就是太清瘦了些,虽是生意忙碌,也该多注意保养。”
荀氏年近五十,穿着不甚华丽,但人淡如菊,看起来不过三十有余。
燕燕笑道:“多谢姐姐关心,姐姐近来身体可好?”
荀氏道:“好着呢。”
燕燕又道:“先生怎样?”
荀氏道:“他能怎样,不过就是每天愤世嫉俗,骂这个巡抚,骂那个尚书,满朝文武他都不待见。要我说,幸亏辞了官,不然迟早惹祸上身。”
第二十八章 戏里戏外
燕燕笑道:“先生赤子之心,自是看不惯如今这世道。”
“还是小于会说话。”海紫宁一身葛布道袍,负手穿过垂花门,笑呵呵地走了过来。
他与荀氏年纪相仿,看起来却苍老得多,见燕燕又带了许多礼物,叹息道:“你来便来罢,又带这些东西作甚。自从老夫辞了官,门庭日渐冷清,你还想着我们,便很好了。”
燕燕忙道:“只是些土仪特产,不值什么钱的。我也不常来,来一趟总不好空着手,聊表心意罢了。”
海紫宁这才没说什么,三人进屋坐下,吃茶闲话,不多时花厅里酒菜已备,便移步过去。
燕燕常与官员打交道,海紫宁自然不拿她当一般妇人看,席间说起官场之丑恶现状,不免又愤慨。
“童淮我且不说他了,那光义侯又是个什么东西,今上竟为了一个女人提拔他至此!更可气的是受计氏一族挑拨,冷落疏远自己的嫡出长子。不分忠奸,令黎民百姓心寒,不分长幼嫡庶,令亲子心寒,我真担心将来要出大乱子啊!”
燕燕脸色微变,道:“今上耳目甚多,先生千万慎言。”
海紫宁不以为意,道:“耳目多,真能把我这话传到永庆殿里,倒好了。”
荀氏叹气,见他有些醉了,便叫人扶他回房。
燕燕从袖中拿出一张五千两的银票,道:“来的路上看见许多流民,我也不敢给他们钱,还请姐姐收下这钱,替我多救济些人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