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博裕几步走至中央,躬身道:“回禀父皇,儿臣以为晋王的所作所为,过于阴狠残暴,若是不依照律法处置,怕是会令百姓惶恐不安,更是有损天子的威严,还望父皇圣裁。”
遂帝抬了抬眸子,转而问萧景铄道:“楚王呢?”
萧景铄出列拱手道:“回禀父皇,儿臣复议。”
最后遂帝的视线转向了萧衍,“福王?”
“回禀父皇,儿臣以为晋王虽触犯了律法,但罪不当株,可先将晋王幽禁于宫中,派禁卫军严加看管,责令其好生反省。”萧衍欠身道,“若其不知悔改,再处置也不迟。”
遂帝的目光不停地在三人身上打转,眉心蹙紧又松开,最终冷声道:“此事朕自有定夺,众卿家不必再议,若是无事,便退朝罢。”
第七十二章
“启禀皇上,臣有本奏。”颜梁博出列拱手道。
遂帝颔首,“允。”
“臣半月余前,前往许、汴两州清查缴税一事时,发现两州因天气炎热,旱情严重,水渠干涸,良田干枯,粮草颗粒无收,两州街头涌现了数以十万计的灾民,还望皇上能开仓放粮,免除两州赋税,并派人前去赈灾。”
“两州灾情如此严重,为何今日才禀告于朕!”遂帝拍着龙案怒道。
“皇上息怒!”颜梁博俯身叩首道,“臣回京后一直在整理两州的情报,前几日因休沐未能上朝,这才拖至了今日,还请皇上恕罪。”
遂帝脸色极差地盯着下方,大臣们纷纷跪下,嘴里喊着“皇上息怒”云云。
遂帝拢眉不语许久,才很是烦怒地摆了摆手,???“都起来罢。”
“谢皇上。”大臣们站起身后,都静立在原地眼观鼻鼻观心,不敢发出声音,更怕触怒遂帝。
“关于此事,众卿家有何看法?”遂帝轻敲着案面问道。
“启禀皇上,微臣以为眼下国库空虚,然京中富商众多,只要允诺伊等一些好处,伊等必然愿意赠粮交银,以助两州度过灾情。”
“启禀皇上,近年西南、漠北战事连绵不断,关中诸仓粮秣已然见底,眼下就快到秋收之际,外蛮定会再次发起战争前来抢粮,届时战事又将持续数月,此时实在不宜开仓放粮。”
“启禀皇上,许、汴两州地形特殊,四面环山并无河流,水源问题年深岁久,若是不解决水源问题,就算眼下平复了灾情,恐也只是扬汤止沸。”
“启禀皇上,两州大旱,定会发生打砸抢盗之事,应派遣临近的驻军前往两州维持秩序,保护百姓的利益与安危。”
大臣们众说纷纭,说着说着又吵了起来,这个觉得那个不合理,那个觉得另一个不仁道,一番唇枪舌战,整个大殿宛如一个菜市场,只差没有抡起袖子打起来了。
萧衍偷瞄着龙椅之上脸色铁青的遂帝,觉得做皇帝真的也太难了,每日不仅要处理堆积如山的奏折,还要听一众文官如街边妇人一般吵架,换做是她,想想就觉得头疼,而且长此以往肯定会折寿。
也不知道当皇帝有什么好的,瞧瞧一有什么事,户部尚书就先出来说国库空虚,然后仓部郎中又接着出来说粮仓空匮,意思就是赈灾只能靠赈灾的官员自己想办法。
萧衍默默地在心里同情了一下她父皇,这时遂帝突然冷喝了一声,把她吓了一跳。
“吵够了没有!”
这声冷喝也把一众大臣吓了一跳,本还吵吵闹闹的大臣们瞬间个个安静如鸡,纷纷看向遂帝。
“朕已明了此事,众卿家不必再议,只说可有何合适的赈灾之人便是。”
“皇上,臣以为安王殿下曾多次参与赈灾一事,且将州县治理得井井有条,是为合适的人选。”
“皇上,臣以为楚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