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说了……”
我随即辩驳说:我同她一样老了,我们的年龄差距没有改变。但这会儿她已恢复镇定,我错过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光顾着争辩,让我手足无措,失去了所有优势。
两天后,我怀着对自己和阿莉莎的失望,离开了芬格斯玛尔。我对自己所说的“美德”抱有隐约的怨恨,也埋怨萦绕心头的伧俗之事。这最后一次会面,好像过分夸大了我的爱情,也耗尽了我的热情。阿莉莎的每句话,起初总让我愤愤不平,但在抗议频频失利之后,又得意扬扬地在我心上活跃起来。唉!她必定是对的。我钟爱的不过是个影子。我爱过的那个阿莉莎已不复存在……唉!我们肯定是老了!诗意就这样消失在眼前,让我恐惧和寒心,但这终究是回归自然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将阿莉莎一点点抬高,把她塑造成偶像,用所有喜欢的东西装点着她。而如今,除却疲乏之外,这番经营还剩下什么呢?一放任自流,阿莉莎就会降回平庸的层次;而我也一样,若处于那个层次,就不会再爱她。为了与她在同一个高度相见,我单凭自身努力抬高了她。这番令人疲惫的美德努力到底有多么荒唐和虚幻啊!如果我们当初都少一些自大,这份爱情本来很简单……然而,从今往后,坚守一份没有对象的爱情,到底有何意义呢?这是顽固,而不是忠诚。忠于什么?一个误会吗?承认自己弄错了,难道不是最明智之举吗?
这时,我获得了雅典学院的推荐。我并不想去,也没有兴趣,但还是同意立刻前往。一想到可以离开这里,我就像越狱一样高兴。
<section" epub:type="footnotes">
[1]这里原文是英文。节选自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中的《假如音乐是爱情的食粮》。
</aside>
[2]原文是拉丁文:Hic incipit amor Dei。
</aside></section>
第八章
但我还是再次见到了阿莉莎……这是三年后的事,彼时正值夏末。十个月之前,她来信告知我舅舅去世的消息。那时我正在巴勒斯坦旅行,立即给她回了一封相当长的信,但依旧石沉大海……
那时,我恰好在勒阿弗尔,忘了是以何种借口,我在本能的驱使下来到芬格斯玛尔。我知道在那里能看到阿莉莎,但又担心她不是一个人。我没有事先知会,也讨厌同普通客人一样登门造访。我犹犹豫豫地向前走着,要进去吗?还是不要见直接离开更好一些?不设法见一面吗?……我只在林荫道上散散步,在长椅上坐一会儿,说不定她还刚坐过。这样当然最好,这样就够了。我已经在考虑该留下什么标记,好让她知道我来过,然后就离开……我一边慢慢踱步,一边思考着,最后还是决定不去见她。压在我心上的苦涩愁闷化为淡淡的忧愁。我来到林荫道,怕撞见她,所以走在一侧道路边缘,沿着农场四周的路堤走。我知道路堤上有一处可以俯瞰花园,就去了那里:一个我不认识的园丁正在花园小径上拔草,很快又离开我的视线;庭院里新装了一排栅栏;狗听出了我的声音,狂吠起来。在远处的道路尽头,我转向右边,来到花园墙外,想走去山毛榉林――它正好和我刚才偏离的林荫道平行。
我经过菜圃的小暗门,突然冒出走进花园的念头。门关着,但里面的锁并不牢固,只要肩膀轻轻一撞就能打开……正在这时,我听到一阵脚步声,忙躲进墙边的凹陷处。
我看不到是谁走出了花园,但听得到,也感觉得到是阿莉莎。她向前走了三步,轻声说道:“是你吗?杰罗姆……”
我那颗狂跳不止的心,一瞬间僵住了,喉咙里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