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慕珠察觉刘瑞君给太子和昌王用毒时,两人的身体已经受到损害,故而这么多年来都是文弱瘦削,便是再好的药也救不回来。
刘长湛护住了刘识,是因为他觉得刘识可以继承大统,做他的接班人,而不是因为他有多喜欢刘识。
“父皇的身子...”
“他自己有数,一时半会死不了,至少不会死在你姑母前头。”
刘识应声,拱手行礼退出仙居殿。
崔慕珠捻着腕上的白玉珠子,唇角溢出轻笑:文宣,快了。
她第一次见到言文宣,是在崔家后花园,那时他刚从江州进京,十一二岁的年纪,却生的俊美周正,言谈举止间不卑不亢。但毕竟是个孩子,被一群陌生长辈围着,回答完话,崔慕珠看到他后脖颈全是汗。
她才去给他解围,领着他从人群里脱身,去往花园闲逛。
他抹汗,她在旁笑,他便很拘谨,唤她姐姐。
崔慕珠比他大一岁,又生的格外招摇,在她记事起便有夫人登门,半开玩笑地要定她做他们媳妇。故而言文宣看她时,总是微微低头,避免与其对视。
初到京城的言文宣话很少,除了读书几乎没有旁的爱好。那时崔慕珠最爱干的事,便是跑到他院里葡萄藤架下跟他说话,虽然他不大回她,但能看出,他的戒备在一日日消减。
日久生情,却又谁都没提,只是对视时的眼神变了。
崔慕珠喜欢他,知道他也喜欢自己,她满心欢喜等着他得中之后主动开口,他也知她的期望,遂夜以继日的苦读,终于,殿试之上,他被点为状元郎。
骑马游街,多少小娘子往他怀里抛掷绢帕鲜花,她便站在旁侧的楼上往下看,他抬头,也看到她。
他冲她笑,她觉得特别高兴。
那夜,宫中大宴,他坐在探花和榜眼当中,与翰林院的一众官员意气风发。
她跟母亲则坐在女眷席上,待中途起身去了趟雅室,却被新帝刘长湛撞上,翌日便收到宫里的旨意,要她入宫。
两人便这么错过了,她成了崔妃,他则入了礼部。
旧情本不该重提,万事有因有果。崔慕珠撞见刘长湛跟刘瑞君那事后,便对刘长湛彻底死心。她不是个认命的性子,也受不了被人当做替身的屈辱,自然,她也不是什么好人,若不然也不会在状元郎必经的路上将其堵住。
她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他不会拒绝,所以当她问言文宣肯不肯舍弃大好前程带她走时,言文宣没有半分犹豫,径直点头。
他说,他一直都喜欢她,不要前程也无妨。
彼时的言文宣,是礼部尚书最喜爱的那个,甚至多次在外表露对其的器重。
两人去往江州后,崔慕珠曾偎在言文宣怀里,问他有无后悔,毕竟她提出那种要求时,有点携恩情图回报的意味,崔家对言文宣的恩情,或许也是一种羁绊。
但言文宣摇头,眸中全是她,他说不悔,唯一后悔的事,是在她进宫前没能及时娶到她。
若非在江州意外遇到刘瑞君,她和言文宣还会白头偕老,便也不用滚进皇城这个烂泥汤里。刘瑞君叫人掳走她,带回京城,自那以后便再没见过言文宣。
而当言文宣被调回礼部任职时,刘长湛便夜夜宿在她宫中,像个偏执的疯子,边做边问她爱谁。
从刘长湛的话里,崔慕珠得知他根本没发现自己跟言文宣还有个孩子。
文宣向来聪明,在他没等到自己回府后,想必就意识到出事了,遣散家仆,把孩子送出去,而后安然等在家中。
他知道自己逃不过,所以竭尽可能做了万全打算。
他想了这么多,全是为了保护孩子。
崔慕珠想,她一定能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