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有时间约谈学生。徐荧抱着资料准时来到办公室,先是细致汇报了近期代课进度与学生情况,随后将最新科研成果整理成册递交给导师。

“之前那篇论文可以安排发表了,我昨天和编辑沟通过,对方评价很高。”李教授圆镜片后的目光中满是赞许。”这段时间你的工作很扎实。

徐荧刚松了口气,就见导从文件夹里抽出她提交的项目研究书。关于国内类型电影叙事创作的研究报告上,红、蓝、黄各色批注密密麻麻。

“这个研究项目框架做得很扎实,文献引用也很充分。”李教授用铅笔轻点纸面,“但我建议你结合当下实践做些补充。可以联系几位业内编剧做访谈,把他们对类型创作的见解整理成量化数据。或者......”他抬头笑着问,“你之前说在跟进一个电影项目?”

“是的老师,是部青春题材电影。”

“那就更好了。你在剧本修改过程中对市场趋势的观察、对创作方向的思考,完全可以融入研究。理论扎根实践,这样的学术成果也更有生命力。”

其实徐荧心里还是很感激导师的,李教授始终鼓励她“两条腿走路”,既重视理论积累,也支持行业实践。这种因材施教的培养方式,恰恰源于导师对她创作能力的认可。

而徐荧的目标也是毕业后留校做讲师,并坚持创作,在电影创作与理论教学方面深耕。

汇报结束后,李教授摘下眼镜,笑着和学生们唠起家常,“最近看你们都挺忙,但做事得学会规划,别把自己逼太紧。”

他顿了顿,眼里闪过一丝调侃,“当然,也别忘了给自己留点时间谈场恋爱。只要不耽误博士论文,我可不会反对你们在读博期间成家。”

办公室里响起一阵轻松的笑声。李教授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衬衫还是熟悉的模样,袖口处甚至磨出了毛边。正是这样一位朴素正直的导师,将师门风气带得清正纯粹。

汇报完,徐荧又给叶雅然打了电话,约她见面吃饭。

电话里叶雅然声音清亮,“我就在你学校附近诶,中午带签好的合同去找你!”

果然是个行动派,徐荧也不敢怠慢,“好啊姐,那我给你发个位置,一会见!”

见时间充裕,她又顺路回家取上了叶星赫的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