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2 / 2)

然,在边关不过月余,便令将士们心服口服,敬佩爱戴。

有这样的结果,他们并不意外。

萧琰自小便喜读兵书,加之身强体健,常年同军中子弟往来,在军务上,一直深受朝中许多武官们的喜爱。这番代天子巡边,自然也是做足了准备去的。

眼看他在军中威望日盛,尽管未直接掌哪一处兵马,但照这样的情形,也不知私下同哪些地方将领有所牵连。

有好几位幕僚都以为,眼下最重要的,就是让吴王尽早成婚,前往吴地就封。

按照大周的规矩,亲王成年后,便要就藩,不能长留京都。

只是圣上宠爱皇后母子,前几年一直以次子年纪尚小,帝后难舍为由,将吴王留在身边。如今吴王已至弱冠,圣上又以其尚未婚配为由,继续留在京都。

如今,他们想要逼圣上遣吴王就藩,便得先让吴王成婚。

萧元琮对此位置可否,他以为,此刻亦应警惕南衙守备军。

武成柏已生异心,身为南衙守备军大将军,即便不能为东宫所用,也绝不能是同郑家有瓜葛的人。

幕僚属臣们亦深以为然,只是一时尚未商议好到底要如何行事。

临散时,萧元琮特意叫住靳昭,单独带至少阳殿说话。

“方才的事,你如何看?”

长案边,萧元琮亲手点了香,倚在榻边,示意靳昭也坐下。

“臣以为,诸位前辈同僚所言皆有道理,吴王留在京都,已成东宫心腹大患。不过,是否眼下要令其成婚出京,臣稍有怀疑。”方才有七八名东宫属臣在,他不欲与人争论,便将想法按在心头,眼下只有萧元琮在,方能直抒胸臆。

“何解?”

“吴王在军中有威望,自少年时起,便常由圣上许可,出京都游历,结交诸多地方将领,若许其离京就藩,照大周律,便要建立府兵,虽只万余人,难成气候,但若与别的地方将领联合,便成了放虎归山。”

他早注意到了,属臣们提议要将吴王送出京时,萧元琮并未点头,想来也有这样的顾虑。

“不错。”果然,萧元琮听罢,终于点头。

靳昭见状,这才继续往下说:“臣以为,眼下最紧要的还是该解决南衙守备军大将军这个位置,京都核心,不容一丝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