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1 / 3)

黛玉沉默半日,方才道:“你们说的是,荀子也曾言:君者,民之原也。我一个弱女子,这些朝堂大事,我也不能如何,何必汲汲念念……只是这等事,少不得要告诉舅舅,他那里自有大舅舅并珍大哥哥的名帖印信,又深知里头人事,竟比我更能料理。”

“若如此,姑娘且书信一封,再使个人,随我一并过去。”江霖当机立断,立时道:“设若不能,还请姑娘援手一二。”

“我既应了,自然须得尽力。”紫鹃道:“我那舅舅忠君体国,早有共赴国难之心,实是不假,却也是仁德悯下的人。你若劝他,却须留意前者,留着力后者,多半也是能成的。”

说着,又将素日所知贾政种种,说与他来。

江霖一一记在心中,后面又得黛玉遣李管事随性,便匆匆而去。

黛玉反倒有些担心,思来想去,却又与紫鹃道:“舅舅未必应允,我这里虽有心,终究未必合用,倒是三妹妹那里。那南安郡王到底也是勋贵武将的出身,纵然是在南疆,也未必与平安州那里全无往来。再者说,他若应许,留了印记,也终究是有名位的。我想着,趁着这会子,且书信一封过去,不管舅舅那里如何,多他这一处都是好的。”

“姑娘说得有理。”紫鹃想了想,也自点头称是:“横竖三姑娘他们早挪到一处小宅子里躲避了,走动也不妨事的,去一封书信也罢。”

两人商议已定,不多时便写了一封书信,且将李管事唤来,郑重吩咐了,使他立时送到探春处。

却料不得,探春那边也正自忙乱。

第 400 章 竭力

也不为旁个,实是夫家婆家两处,皆须她一力维持。

前头贾家不必说,屡有劫难,幸而彼时老太妃并霍宁,一个祖婆婆,一个夫婿,都怜惜她,也尽力帮衬。后面好容易暂且安稳了些,忽得皇帝震怒,连着十余处有爵人家皆被入狱抄没。

这霍家贵为郡王,旧年也曾南疆为将,虽说霍宁年幼体弱,自来不曾领兵为将。可天子震怒,哪里管得许多,竟也将他招过去一通呵斥,虽没有罪责,可照旧被晾着吹了半日的冷风,又跪了半日,回来便高热起来。

老太妃连着探春两人,含泪日夜照料,也亏得有好药好大夫,方将人堪堪救回来。可经此一事,霍宁却也不免比旧年病弱了些。偏这时候,老太妃或是忧思过度,也病了一场,连着后面起义军攻城,探春忧心出事,虽不敢出城避难,却也仿照凤姐旧日行事,也买了两处小宅子,趁夜打点心腹妥帖人,悄悄布置妥当。

一等当日攻城,她便料理停当,悄悄将老太妃并霍宁挪腾到那里,一应起居用度,皆细细布置妥当,独自己留着照应王府。还是后面那些起义军渐次肆意劫掠,她方遣散仆众,留了些忠心可靠有胆力的,一并挪到另一处宅子里。

至如贾政黛玉等处,一应联络,却又写明了另出一户,以作支应。

好容易这一阵稍稍停当,因瞧见黛玉所书,言贾政不肯挪腾,执意共赴国难,她也着实写了几封书信,苦苦相劝哀求,只恨不能自己过去。

这会子,忽瞧见黛玉又送书信来,她也是心里一动,顾不得旁个,忙将书信拆了细看。一等看完,她却有些沉默下来。

旁边方吃完汤药的霍宁,见她如此,不免问道:“难道岳家又有什么事不成?”

说得一句,他便咳嗽了两声,面上浮现两团红晕,却犹自宽慰探春:“我这病,大约也就如此了,须得慢慢将养,原不必日日吃药静养的。明日我得空,且去岳父那边看看,也是相劝一回:

虽则世受皇恩,可也须顾得家族,舅兄尚未娶亲,家族倾颓在即,也须留有有用之身,以图日后才是。那伯夷、叔齐虽可敬,非常人能比,我等却也须得孝敬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