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泼辣起来,只怕大太太、二太太两个加起来都比不过。也就是元家的日子磨人,没有出路,硬生生把人的脾气作弄没了,凡事只晓得逆来顺受。

正因为了解,秋白更要规劝,她喊回以前在况家的称呼:“二姑娘……到底老太太在,您不看僧面看佛面,别把事情弄得没法收拾呀。”

就是老太太在才好呢。大房、二房推死了丈夫的弟媳妇出去笼络权贵,这样阴损的主意,真要戳穿来,元家上上下下,从老太太到小丫鬟,谁也别想好看!

元振文还在世的时候,大房二房就对三房诸多不满,遗怜从嫁进来,接手三房的账,才知道丈夫名下几乎没有甚么进项,时常都要从公账上透支冒领。毕竟是自家理亏在先,这样一份千疮百孔的家,李佩英当着也不容易,所以遗怜惯常总忍让着她。

况家给女儿的陪嫁不少,再加上元振文总归是名正言顺的元家三老爷,老太太私底下也少不了要贴补自家这个不成器的儿子。这样几下里一凑,至少近一两年,三房不仅不欠公中的钱,就连以前的烂账,只怕也平了个七七八八。

所以遗怜才会那样生气。明明欠的钱都还上了,况遗怜跟元暮江两个人在这家里,不过多领几天的月例银子,加一块儿又能有几个钱?就这样,他们也容不下。

要说年节底下裁衣裳,遗怜自己嫁妆单子上有铺面,要说出门打首饰,李佩英这两年从她手里弄的宝贝还少?吃饭许要公中出一点钱,可这也是元家人人有份的呀,又不是甚么稀奇的大宗开销!

遗怜先不论,她毕竟是个外姓人。可元暮江总是板上钉钉的元家后代罢?要想他不在这家里吃饭,除非族谱上抹了他的名儿,不然大房、二房就得一辈子好吃好喝地供着他!

元家这个地方,烂得透透的,叔伯兄弟利欲熏心,竟然到了连孤儿寡母吃一碗饭都容不下的程度,真是脸也不要了。

遗怜越生气,脸上反而越平静。到寿春堂的时候,李氏跟陈氏早就到了,正领了小一辈的女孩子们围着老太太说话。

老太太这个人吧,也有偏心的时候,也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时候,但她对待孙子孙女,总还说得上一视同仁。

元怡跟元宁年纪最小,在一块相处几天,也混熟了,姊妹俩约着在老太太身边爬上爬下。老太太一把老骨头本来禁不起揉搓,却也不生气,反而笑眯眯地看着孙女们闹成一团。

李佩英跟陈凤萍两个人心惊胆战地去拉各自的孩子,呵斥她们不许胡闹。老太太反倒给两个媳妇脸子瞧,说她最喜欢这样一家老小共聚天伦。

小丫头打起门帘,遗怜走进去,本想当着众人的面发作一通,一看房里是这样三代同堂、祖孙和乐的场面,又有些于心不忍。

大房、二房再怎样不是东西,老太太跟小孩子总是无辜的。

尤其小元怡还跑到门口,娇声娇气地喊,要三婶婶抱。李佩英夫妇对儿女教养很上心,二房那几个孩子,不拘男女,见了遗怜都是婶婶长,婶婶短,很亲热。

遗怜一只手托了元怡,继续往里走,先问了老太太安,又跟两个妯娌打招呼,最后才挨着李佩英坐下 。

霍家的事,李佩英跟陈凤萍当然一早就听说了。的确是那家里仗势欺人在先,明面上是瞧不起况遗怜,实际上是把元况两家的脸面一并踩到了脚底下。

所以李、陈二人不仅没有幸灾乐祸,看向遗怜的眼神,反而带着愧疚和不安。

老太太并不知道三个媳妇的眼神交锋,就算她知道她们在打甚样的哑谜,她也不会管。由得她们闹去。左不过,现在当家的是老二媳妇,家里有甚个事,也尽管麻烦老二两口子去。

一辈子拢共生这么三个讨债鬼儿子,老太爷又死得早,十八九岁上就开始奉姑扶孤、以持门户,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