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就在这时,已经散了的人群又往这边走来,还有人喊道官府来人了。

其实哪里是官府来人,而是京里的钦差来了,作为夏县知县王明德自然要亲自陪同前来。

这些人来得极快,也不过须臾的功夫都到了近前。

王明德满脸带笑,钦差也是如此,却在看清当下的情形愣住了。

“这是怎么了?”

钦差是个文官,穿着特定的钦差服饰。

宣旨太监和宣旨大臣是不同的,前者是代表皇帝,圣旨开头一般是制曰,这种圣旨是不需要经过内阁,也就是没有到台面上,只代表皇帝的意思。后者则是经由内阁下发,以敕曰打头,是要在朝廷内部流通,上各地邸报,通晓所有官员,也是代表朝廷的意思。

还有一种则是诏曰,这种是要通告天下,不光官知道,百姓也知道。

能是宣旨大臣出面,这说明与官职有关,可如今薛庭儴却并不关心这官职的问题。也许之前他还在隔空和嘉成帝打了场太极,即是为了给自己挣脸面,也是为了试探帝王心。

只是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

祖母死,非承重孙当得服齐衰,不杖期,守孝一年。

守孝期间,规矩诸多。

于民来说,只要不是犯大忌讳,例如丧期婚嫁、生子、大摆宴席,没什么人会管你。可对于官员来说,规矩则又重了一层,别的不说,守孝期的官员当丁忧回祖籍居丧。

如今正是薛庭儴关键时候,刚卸职被调往京城,大事未定的情况下,丁忧一年,等出丧再起复,谁知是时的时局如何?

再说白点,丁忧一年,起复还需耽误半载左右,是时候谁还能记住薛庭儴是谁?

薛庭儴自己倒是无所谓,可沿海一带各处都需他回朝中支撑,倘若他辛苦维持的局面被打破,就是千里长堤溃于蚁穴,近十年的辛苦可都全白费了。

危机就在这时降临,谁也没想到会是以这种方式。

第230章

这种情况下,想瞒过去无疑是痴人说梦。

薛庭儴也是个胸有丘壑之人,他淡定地步上前,面色微微有些低落:“有些不凑巧,薛某的祖母刚过世了。”

王知县和钦差面露诧异之色,

“竟是如此不凑巧。”钦差捏着胡须,满脸都是惋惜:“薛大人大抵不知,朝廷刚下来一份关于您的任命,陛下封了您为太子少傅。要知道这位置非是有功之人,非是陛下极为欣赏之人不可得,朝中多少人羡慕,可谁曾想竟发生了这种事。”

四周连连响起诧异声。

别人也就罢,很多人都没听懂这官位是低是高,可薛俊才懂,老族长父子俩也懂。

老族长身躯一阵摇晃,薛金泉忙搀紧了爹。

正想低声安慰他两句,哪知老族长一把推开他,上前道:“按理说诸位大人说话,老朽不该插言。只是庭儴这孩子至孝、大义,可我这个做堂爷的得替他说一句,过世的人并不是庭儴的祖母。”

所有人都没想到老族长竟会这么说,这血脉关系可是抹除不掉的,哪怕赵氏再混账,再是做了无数错事,可死者为大,也不能空口说白话。

尤其这事是能遮掩得了的,随便打听一下就知道是与不是,老族长该不会是人老了,就癔症了吧。

薛庭儴心知老族长的好意,打从他拿了第一个案首后,老族长就待他格外爱护。哪怕这份爱护里掺杂着利益,可这些年方方面面,老族长仁至义尽,薛庭儴也看在眼里。

于他来想,这官做不做都可,他既能一步步爬上去,未必一年后就不能站起来。他不想老族长为了维护他,平白担上一个刻薄狠毒的名声。

活了一辈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