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鸡咯咯哒的叫唤起来,小桥赶紧屁颠屁颠的去捡鸡蛋这可是她乐意干的活儿,可惜就两只母鸡,要是有成群的母鸡,一天能下百来个,一个鸡蛋一文钱,一百个就是一百文钱,那一个月就是三千文钱,整整三两银子啊。除去成本费,也有二两银子可赚吧。再算多一些,也有一两多银子可赚。比那种地不好多了?
叶小桥决定,先把养鸡事业给做起来。
毕竟鸡除了下蛋,它本身还有鸡肉,到时候卖鸡也能有钱。
只是,这前提是,能有钱买这么多鸡,不然一切都是浮云啊。
话说,其实还是中间商最好,只在他们中间过一道手,赚其中的差价,那就不用拿太多的本钱。但是中间商要求有信用,不然你皮包公司谁信任你啊,叶小桥一个小丫头更是没有人信任了。一些想法不能付诸行动啊。真的不是你想干什么都能干什么的。
对了,咱家院子旁边还有个泥潭,到时候清理清理,是不是就可以养鱼了?这个,得想个法子让爹给做起来啊。
叶小桥觉得自己任重而道远啊。
☆、38 清泥塘
小凤凭着嘴甜,在张地主家找到了一个活计,还是在厨房,一天现在有十五文钱了,还管两顿饭,小凤觉得很得意,这下子自己赚的钱就不必给那老妖婆了。
叶小桥跟着吴氏来到了康县,她们没有去大姑家,而是先去了一个针线铺子,把吴氏平时做的针线活儿给卖了,然后就直接去大家赶集的地方买东西。过来的时候,是和村里的其他人一起过来的,村里有马车的,都会好心提醒大家,到哪个时辰在啥地方集合,到时候一起回去,乡里乡亲的,互相帮忙都是应该的。
这时候到粮店买东西,你买的多了,人家会自动问你到时候送到哪里去,毕竟这来赶集的,乡下人很多,不可能买着粮食了,就扛着粮食走,那样也太坑爹了,所以直接问好,给一半的钱,送到了地方,再给另一半的钱,这都成了习惯了。
叶小桥觉得这个习惯好啊,想当年,自己逛街的时候,大包小包的,舀不下了,也没有辙。人家这服务。真是窝心。
吴氏和小桥没有去大姑家的粮店,一来是很远,二来要是去他家买粮食,那肯定是大姑他们要吃亏,给的多,还要的钱少,这样让亲戚吃亏,吴氏宁愿不去。所以就就近买了一些,也不去麻烦大姑姐了。
小凤攒的私房钱,真的没有多少,也就买了六七只小鸡,后来吴氏又加了些钱,一共买了二十只小鸡仔。
“娘,万一这鸡仔都是公的咋办?”小桥问道。
“童言无忌,童言无忌!”吴氏好笑的看着小桥,“咱们家没那么倒霉,这二十只要都是公的,那你娘的手可真是太有运气了。”
想要全部都是母的,那是基本不可能,但是要全是公的,更不可能了!一般来说,这公的就比母的少。这孩子,脑袋瓜里都想的事啥啊。
小桥也觉得自己问问题有些好笑,不过也是穷怕了,就怕选了不下蛋的公鸡,到时候亏大了。
赶集的地方还真有卖鱼的,不过都是从河里捕到的,家养的没有。一斤鱼要八文钱呢,比鸡蛋贵多了。
“小桥,想吃鱼,等以后咱有钱了,娘给你买啊。”吴氏看小桥问了几个鱼摊,这孩子从小到大真的没有吃过啥好东西。
“嗯!”小桥点头,跟着吴氏到了集合的地方,没一会儿,那粮店的人也把东西送过来了,小桥发现不少人都买了很多东西,这样他们一家子都不显得突兀了。
小鸡仔毛茸茸的,小桥回到家,小心的把它们放进了新作的鸡舍里,看见他们一下子分开,在地上找吃的,觉得这个院子突然就生机盎然起来。
新的生活正式开始,大舅那边把买到的两个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