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1 / 3)

个舅母都直说。

吴氏道:“闹一场也分不了多少东西了,老爷子都说了,要是不同意,那就不分,那样啥时候是个头?我们都宁愿吃些亏,也要把家给分了!以后大家各过各的日子。”

小桥姥娘就道:“你能这样想就好,分家了,就不和他们搅到一块儿去了,以后就是独门独户了,也好的很,你们有三个男劳力呢,一碗饭还挣不到?跟着在一起,娃子们都吃不饱!看看小桥那丫头都成那样了,分家了,你们好好补补。”

小舅母道:“是啊,等小山考完了,我们就去姐姐家里,到时候咱们拿东西也不怕那些人惦记了。还是我和大嫂好,有个好婆婆,待咱们跟亲闺女一样,我娘都说我是有福气的。”

大舅母张氏道:“可不是?我进家门这么多年,娘一句重话都没有跟我说过!”

小桥姥娘说道:“今天你们妯娌两个嘴巴都跟抹了蜜一样甜。我就想着我也是有闺女的人,我闺女嫁人了,要是婆婆对她不好,那可咋办?我这当娘的不得心疼死?你们也都是当人家闺女过来的,我不能做那恶人,都跟我亲闺女一样。”只是没想到,闺女遇到了那样一个婆婆,不过好在现在分家了,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30 姥娘家好!

大舅母和小舅母看婆婆的神情,忙转移了话题,“我看立夏和立秋以后可以让他小山哥认认字。”

吴氏听了很是心动,以前一大家子在一起,哪里有这个时间和精力让儿子们读书识字的?就是稍微偷懒都不成。

“立夏和立秋年纪有些大了,会不会?”吴氏有些不放心的问道。

大舅母笑着说道:“咱们小山不也是十来岁才上学堂的?立夏和立秋都是聪明的,肯定没问题。我看农闲的时候,就过来这边来。”

小舅母也道:“是啊,以前是没有机会,这以后啊,经常过来。”

吴氏知道大家都是一片好心,但是毕竟是亲戚,要是经常过来,也不像话,她希望儿子们能认字,但是要是天天在这里就不是长久之道了。

再说小山要是真考上了秀才,还要继续读书呢,不能耽误着她,吴氏道:“这事儿,只要小山能让他们哥儿俩认识几个字就成了,不过也不能耽误了小山自己的事儿。我和娃子们爹也商量商量,看能不能送他们其中一个去学堂里,好歹认识几个字。”

吴氏说的也是真话,上学堂是正经,只不过这束修还是个问题。

小桥姥娘问道:“你们还是要住在原来的地儿?”

小舅母武氏忙道:“我看还是搬出去住好了,在那边还不得受那老婆子的气?”

小舅母说话直,直接就说上老婆子了。小桥姥娘本来想说说这个小儿子媳妇的,但是又啥也没有说了。

大舅母问道:“小姑,你是个啥想法?”

吴氏道:“我是想搬出去,只是才分家,一点儿钱也没有分。我和娃子他爹倒是有些私房钱,可却还差一些。本来是想过来找嫂子和弟妹借一点儿,只是小山还要考,你们也没有。我就想厚着脸皮去找大姐了。”

大家一听大姐,小桥姥娘脸色就有些不好,不过到底没有说什么,大舅母道:“小山读书也不是短时间的事儿,我们手头上也还有些钱,盖房子是大事儿,你先拿着用去。”

小舅母也道:“是啊,我们孩子都还小,现在也用不了钱,姐姐你先拿着用吧。”

最后吴氏是想等着小山考试的情况而定,如果小山考上了秀才,那就可以去县学里免费读书,那就少一分束修,这样借钱也不会让他们吃力。

吃饭的时候,还有老母鸡炖干蘑菇,干蘑菇是大舅贩卖的,和鸡子肉在一起,那个味美,让兄妹几个吃的可是心里美滋滋的。这里没有人嫌弃他们吃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