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后来过去了许久,这件事还是不时的会萦绕在他心头。
那个白袍贵人,是什么人?
为什么高氏会刻意避开他?
如同一个难以解开的线团,赵徴每每想起都会烦恼半天。
……
一旦进了腊月时序,整个京城的年味就越来越浓了,家家户户开始用猪肉、羊肉、鱼肉腌制腊味,不仅可以作年货,还能储存到明年。
攸宁偶尔出去逛,街市一片繁荣景象,街边尽卖撒佛花、韭黄、生菜、兰芽、薄荷、胡桃、饴糖等年货。
商铺竞售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狻猊、虎头年画,更有金彩缕花、春帖幡胜等吉祥物。
小贩沿街叫卖各色吉祥物,又有各色爆竹烟火之类。
春节期间,药铺会做一些屠苏袋。
小布袋装入中药材屠苏,再用五色线扎成四金鱼同心结子、百事吉结子,送给老顾客之宅第,本朝人相信,将屠苏袋悬挂在门额上,可以“辟邪气”。
喝完了腊八粥,京城又迎来了腊月廿四日,这是本朝历法上的交年。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不论贫富,都要准备蔬食饧豆祭灶,夜间“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
因而,一到白天,街坊间市声鼎沸,到处都是叫卖“五色米食、花果、胶牙饧、箕豆”等祭灶用品的声音。
除夕近在咫尺,少不得要添置年货,花销一大笔钱。
对攸宁所嫁的三公之一的赵家来说,添置年货自然不成问题。
但对于一些穷苦人家,应付起年货便有些吃力了。
不过,本朝也有个有趣的习俗,可以让收入微薄的拮据者获得过年所需的救急财。
进入腊月之后,街市有贫者,三五人为一队,装神鬼、判官、钟馗、小妹等型,敲锣击鼓,沿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亦驱傩之意也。
这是一项很有意思的习俗,它给了贫苦百姓一个获得救济的机会,同时又保全了他们的尊严。
加之,李崇那家伙在攸宁眼中虽然不是个好丈夫,但却是个好君主。
自他上位起,便下了一道令,春节期间,若是碰上了雨雪恶劣天气,贫民皆可领救济金,同时减免租住公屋的人家三日房租。
有了这些,每到过年,京城百姓无一不感恩戴德,开开心心的迎接新的一年。
仿佛时间被加速了,攸宁上一刻还沉浸在驱傩礼中,下一刻便到了除夕。
腊月的最后一天,也称除夜。
这一天,赵宅上下都起了个大早,丫头仆从们开始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
赵家幼弟又长了一岁,但还是小孩子心性,混在贴春牌的人堆里,开始有模有样的学着。
其后,公爹赵太傅同郑氏带着全家,包括攸宁在内,去祭祀祖宗,以祈新岁之安。
厨房的人天还没亮就忙活了起来,精心准备着着这一年一度的餐饭。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对于这次一年仅一次的饭食,厨娘们自然卯足了劲做,力求每一道菜都达到完美,获得主家的丰厚赏钱。
在这样喧嚣的环境下,赵徴的清净便彻底消失了。
但是没有人在意他的感受,除夕这一天,每个人都沉浸在过节的欢乐中,就连高氏也是,都跑的没影了,也不知此刻是在哪位嫂嫂院里。
而被赵徴怨怼着的攸宁,此刻正带着两个丫头在柯兰屋里,吃着热气腾腾的烤红薯。
许婆婆有家人,像这样的大日子,攸宁自不会将人留在身边,一连放了许婆婆五六日的假,让她与家人团聚。
荷儿这丫头是幼时被家中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