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像李崇这样多情,乃至滥情!
五年来,她亲眼见证着李崇对几位妃妾的爱重,她在一旁倒显得多余又可笑。
攸宁本就不是多情愿入宫的,都是那些没事找事的谏官,当年不知被灌了什么迷魂汤,一致举荐她为中宫,导致她原本的安生日子被打破,在这皇城中蹉跎了这么些年……
若是……
若是当年没那么任性就好了!
想起当年那场胡闹,攸宁特别后悔。
她本与皇家无缘。
攸宁有一个指腹为婚的夫婿,是京城的赵太傅家的三公子,名叫赵徴,是出生那年她那开国元勋的祖父给定下的。
赵家老太爷与攸宁的祖父同是□□时的开国功臣,两家一直交情甚笃,算是世交。
又加之攸宁同那三公子同年出生,两家爷爷一高兴,直接做了媒,定了个娃娃亲。
本是皆大欢喜的好事,攸宁本也没什么不满意的。
但世事难料,就在那赵三公子十二岁那年,彼时攸宁也是十二岁,那赵徴不知是撞了什么邪,拜了一趟道观,就要死要活的去做道士,不做这等凡夫俗子,要飞升成仙!
此等行径可把赵家人给惹怒了,先不说与高家千金的婚约还未履行,这好好的世家公子,怎么能说当道士就当道士呢?
赵家人严令禁止赵三公子的荒唐行径,尤其是其母,简直是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来阻止这个三儿子。
但赵徴也是个硬气的,一心修道,凭着一股子倔驴的脾气,任谁也劝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