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徴还真去做了那青天大老爷!
七月中旬,汛期到来,加之阴雨连绵, 黄河水泛滥, 冲垮堤岸,造成沿岸千顷良田, 无数屋舍被淹没, 农人一年心血付诸东流, 甚至时刻面临着生命危险……
大批失去良田和房屋的农人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民, 纷纷涌向离他们最近、最繁华的上京,以求庇护。
上京城立即陷入混乱与紧张中。
毕竟流民这种事一个安抚不好便后患无穷。
朝廷上下大惊, 立即就就此召开了朝会,商议对策,选派合适的官员去治理洪灾,安抚灾民。
这时候, 赵徴毛遂自荐了, 连赵真言这个老子都猝不及防。
其言辞恳切, 诚心也是日月昭昭, 叫群臣见了也迟疑了许久。
李崇也不知抽了哪门子风, 竟也十分麻痛快地允了。
等攸宁得到消息的时候, 赵徴去治理黄河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黄河决堤, 千里溃败, 每年将性命交代在那里的人可谓是不少,赵徴去哪, 委实让她有几分不放心。
但是知晓没办法拦着他,攸宁也只能怀着满腔的祈愿亲眼看着他去了那险之又险的并州。
连绵的阴雨还未停, 黑云一层层叠在天际上空,平白给满城百姓增添了几分压迫。
自赵徴离开上京时,攸宁已有了八月的身孕,不出意外,再过两月她就会临盆个,但偏偏赵徴这厮又去做了他的青天大老爷,攸宁表示又爱又气。
但她也不是无事做,面对这满京拖家带口,衣不裹腹的流民,她心中不忍,仍旧沿袭着家中的传统,开始出钱设立赈灾粥铺,以保证这些无辜百姓可以日日有充饥的食物,安然度过这个难关……
婆母与两个嫂子见到攸宁的善举,也深以为然纷纷拿出了自家钱财,同她一起办了起来。
流民数量甚巨,这样日复一日的救济着,所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但几人都没有怨言。
想起流民刚聚集到上京城的那段日子,几人在马车内悄悄撩开车帘,入眼的便是那些由于饥饿而瘦骨嶙峋的百姓和饿的哇哇大哭的稚童,她们内心悲怆几乎要溢出来。
性子柔些的徐若莹当场便掉了眼泪,攸宁也是眼眶一酸,热意涌现。
好在,她们的努力也是有成效了,流民们渐渐不再绝望,而是每日抱着希望而活,期盼着有一天自己能够重新有一个归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而在这样忙碌而充实的状态下,攸宁的临产期也渐渐到了跟前。
她是在与两个嫂子盘账的时候察觉到不对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