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如方微微露出点笑容,点了点韩嫣的额头:“你家难道没有打络子的人?拿出这小家子气来给谁看!”这才叫丫头又取出一条大红色的五蝠捧心络子,并一个石青色笔袋,“韩大哥明年该去试秋闱了罢?想来伯母也必要你给韩大哥做些许东西的,若不嫌弃,拿这个顶了罢。”想了一想,又补了一句,“究竟也不如你家的东西好,若看不上,赏人便是。”
绮年不由得跟韩嫣对看了一眼。按说闺阁女儿家,是不能替外男做什么针线的。冷家与韩家不过是同僚,纵然姑娘们是手帕交,也没有道理给闺中密友的兄弟做针线的。是以冷玉如才说是替韩嫣做的。
绮年不由得就转头望着窗外,不去看那笔袋。其实方才一闪眼,她已经看清那上头绣的天香桂子图,针脚细密,设色精致,小小的笔袋上竟绣了三十几朵色泽不一的桂花,很是费了一番工夫的。她也一向看出冷玉如对韩兆有些心思,只是冷玉如也是十分谨慎,从来不露在面儿上;又兼两人年纪相差七八岁之多,绮年也没放在心上。万没料到冷玉如竟会送了这个,想来是觉得这一进京怕是难以再见,所以要送一件东西做个念想,也顾不得什么规矩了。
韩嫣只呆了一呆,就笑起来,把笔袋拿在手中:“还是你体恤我。那年乡试我不曾给大哥做些针线,就被娘骂了半日,说亲哥哥出门都不知道动手。现在好了,有了这个,我也好交差。”喜孜孜收起来,像是真的因为推卸了一项差事而高兴。
三人又扯了几句,绮年惦记着吴氏,便起身散了。绮年坐了小轿回家,只见杨嬷嬷站在大门口,笑容满面与一年轻男子说话。如鹂一眼瞧去,咦了一声:“是七房的立年二爷。”
周家七房跟二房可算是同病相怜。二房是夫死,只有一个女儿;七房却是一个寡妇拖着两个儿子,说起来似是比二房强些,但七房没挣下半分家业,家徒四壁,日子却是比二房还要难过。
周立年是七房的次子。七房两个儿子书都读得不错,只是父亲一死,母亲朱氏一个寡妇,成日成夜的做些针指,也供不得两个儿子念书。不得已,周立年弃学经商,到外头贩些生丝绸缎,供养母亲及兄长读书。
吴氏虽不爱过问族中之事,但因自觉与朱氏同病相怜,逢年过节,时常送些节礼过去,四季衣裳鞋脚,笔墨纸砚,皆有所赠。虽则两房都是寡妇难得出门,却也比其他各房走动得勤快一些。
周立年臂上挎个竹篮,回头见绮年的小轿停下,忙上前施了一礼:“绮妹妹。”
绮年侧身福了一福,笑道:“立年哥哥又晒黑了些,这一向可好?”说起来周立年也不过才十六岁,风霜辛苦,又黑又瘦,比三房同年的儿子周扬年足足矮了半个头。
周立年笑道:“还成,前些日子去乡下,没有什么好东西,倒是得了些新鲜柑桔,送来与伯娘和妹妹尝尝。眼看时近中秋,也算是我们一点心意。”
绮年忙叫杨嬷嬷接了去,又请周立年进去用茶。周立年却站着不动,只笑道:“知道伯娘爱静,进去了没得打扰,请妹妹代问伯娘的安罢。另有一事上禀伯娘,我大哥如今寻了个私塾坐馆,年前便要过去,今年不能来向伯娘拜年了。”
“成年哥哥寻了馆?这可要恭喜了。”周成年去年考出了秀才,本以为明年举人试定要去参加的,却不想现在就寻了馆,这是不打算再读了么?
周立年笑了一笑:“我本想让哥哥明年秋闱过后再说这些,哥哥却说不急,与其考了不中,不如先扎扎实实再读几年书,把握也大些。横竖坐馆也有闲,要读书也足够了。”
周家两兄弟当初是约好的,因周成年略长一些,读书时间也长,索性先供他一个功名,待家境好些,周立年也可放下那些行贩之事,重新读书。本来吴氏想每月助他们几两银子,兄弟两人一起读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