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后,吴老太太安排云姨娘改嫁别家,眼看她过得安稳,总算解开了心里郁结多年的疙瘩。

一日午后,吴老太太拜完了佛,躺在床上小睡,再也没有醒来,寿终正寝。

寡居的二婶一日比一日老迈,倒真像她之前编过的瞎话般,整天腰酸腿疼,病痛缠身,就连睡觉也睡不安稳。

孙雪意成了当家主母,把持家中的一切往来开支,也为谢聿铎夫妇用心奉养始终不肯离开故乡的谢晏。毕竟,这份银狮街的家当,大半儿都是他们留下来的。

吴老太太还在的时候,在自己的娘家亲戚中,物色了一个爹死娘嫁人的遗腹子,抱给了谢聿铭、孙雪意夫妇,承继她和亡夫共同创下的家业。

这孩儿尚未满月,夫妻俩满心欢喜,就当自家的亲生孩子,用心抚养成人。

论起来,这孩子的本家与杜小五还有些亲戚。

当年,报信的家书传到京城的时候,小五也在跟前,掐着指头算了半天辈分,最终长叹一声。

“这小子倒是好时运,生来就白得了一份好家产。”

小绫踢了他一脚。

“你现在跪下来磕头,认二奶奶做干娘,叫我一声干姨,逢年过节,少不了你的压岁钱!”

说罢,一屋子的人都笑了。

*

第二站,是广陵城。

姐弟俩都在这儿出生,这儿也有两家亲戚要走,一是大姑姑玉钟家,一是大舅舅沈绍家。

何家沾着谢大官人的光,家业日渐殷实,多年前就分家买宅,一家四口,很是安乐。

沈绍早年带着父母妻儿从平山县搬到了广陵城,生意比何家做得好多了,在广陵城内小有名气,富足安康。

*

到了第三站京城后,姐弟俩要去的亲戚家就更多了。

刚到京郊,日理万机的杜叔叔和绫姨姨齐齐露面,亲自接住这俩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

京中人人都知道,杜大官人手段了得,一手把控北疆商路,与专做南北海运的秦娘子分庭抗礼,不相上下。

众人却没发觉,这两位巨商偶尔分居南北,却总在同一时节启程回京。

两人沿着不同的路线,进了不同的城门,却总是会进同一座宅院,合上同一扇门……

在同一张床榻上,总有人喃喃倾诉积攒数月的缠绵思念。

也总有人略带些不耐烦。

“都忙得要死,你就说还来不来,这般聒噪!”

第157章 出门远行(结局三)

杜叔叔、绫姨姨实在太忙了,小姑姑又一连打发了好几波儿人来接,姐弟俩住了两日就去了。

在自家的马场上,玉镜抱着小女儿,瞧着夫君、儿子和姐弟俩竞相追逐,几人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满脸笑意。

一时起了风,她又给牙牙学语的女儿添了一件锦衣,这衣服针脚细密,精致柔软,正是自家嫂嫂从江南千里迢迢捎送过来的。

这礼轻,情意却厚重绵长。

……

(被删掉的边城小狼狗版本……

成婚后,北疆小校尉因功留任京中,现任京城兵马司指挥使,分管京中内外巡逻缉捕,很是得心应手。

得空的时候,他常带着继子骑马练箭,两人一个二十四五,一个十五六岁,知道的是父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两兄弟。

赛马场上,玉镜抱着眼眸浅碧的小女儿,瞧着父子、姐弟竞相追逐,几人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满脸笑意……)

*

在小姑姑家骑马骑累了,俩人就去小叔叔家歇两天。

谢聿铄中举后留在了翰林院,修册编书,娶妻生子,奉养生母继父,在这权贵如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