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杀张文庸的想法。
一听要杀人而且还是朝廷命官,这道士也是一阵犹豫,最后这李光一咬牙,干脆吐血开出了纹银三千两的天价酬金,明晃晃的银票摆在桌子上简直就是霞光万道瑞彩千条,要说这个数目在当时而言可绝对是一笔巨款*,新建一个与少林寺同等规模的道观都够了,你丫不是老惦记挣辛苦钱么?我让你一次性把八辈子的辛苦钱都挣出来,有道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一个游方道人哪见过三千两银子?看在银票的份上,这老道半推半就的也就答应了……
注解*:
通判:官职名,在知府之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
明朝时银子的价值概念:三千两银子在明朝价值几何?网络上流行的核算方式为以古今的米价为换算标准,明永乐年五两银子就可以买到约一吨大米,以现在每吨大米3500块左右的批发价折算,一两银子在明永乐年的价值约为人民币七百元,三千两就是210万人民币,但事实却未必如此,古代没有化肥农药,没有联合收割机更没有袁隆平这类超级水稻专家去发明高产品种,所以那时的大米应该比现在更具含金量,而且现在的米价是归国家调控的,并不能完全体现大米的客观价值,所以说一两银子七百块的“汇率”仅为非常保守的参考对比,其实际价值要远高于这个数字。
第二十九章 寒骨洞
第二十九章寒骨洞
要说这个游方道士,的确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明朝那会,道门曾涌现出了四个小有名气的游方散人,圈里称为“江南四小仙”,此时这个游方道士便是四小仙之一,姓王,号齐风子,一贯的行事龌龊贪得无厌,除了道法修为尚可圈点之外,基本上没什么其他好名声,要说起杀人,这王齐风也不是没干过,只不过被他搞死的那几位也没什么好鸟,属于狗咬狗黑吃黑的事。起初,王齐风也曾经建议李光,说赵金舟的尸皮危险性太大,想搞死张文庸还有别的方法,只不过时间要长一点,大概要两到三个月,但李光可是等不了了,这张文庸再有最多半个月不死,自己这通判的位子八成就保不住了,位子保不住是小事,新通判一上任可就连脑袋都保不住了。
要说在半个月内神不知鬼不觉的搞死一个活蹦乱跳的成年人,以王齐风的水平而言如果不用点特殊道具的话,确实有点困难。何为特殊道具?以当时的情形看,赵金舟的“标本”便是再合适不过的道具,按王齐风的初步分析,且不管当初那几个衙役以及迁坟的张聪因何而死,赵金舟的标本能快速害死人这一特点都是无需置疑的,最关键的步骤,只不过是如何能把赵金舟的尸皮安全的运送到张文庸家周围,到时候再随便弄点什么阵法便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