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婶子,您要的东西正在分发了,咋样,我办事利落不?”
“既然我办事都这么利落了,那么您……”
“只要您能帮我调好风水,让我能顺利升官到县里。”
“您也能好处多多。”
听听,听听这类人的话。
“仨瓜俩枣便能得民心,这么简单的道理摆脸上了,您也是瞧不见的?”杨舒芬的白眼都快要翻到天上去:
“镇上不是正在闹大肚子病,牵头解决了,再多做点儿利民的好事,升官还不是顺其自然。”
其实这道理陈东明不是不懂,反而就是太懂了。
所以当镇长的头几年,他确实是这么办的。
只是不知不觉,这位子就座了十几年,不下也不上,时间一长,心思自然也会变。
再说了,那大肚子病都闹了几十年了,甚至建国之前就一直在闹。
这咋可能半年就搞定。
于是杨舒芬的朴素话在他听来,便是另一重意思
嫌我为你们村弄来的好处还不够多、不够显得我利民是吧。
没问题!
只要将那些讨口粮的村民打发回他们自己村,叫你这老太婆瞧见了我的诚意。
那么你就肯出手了。
“过几天您就能瞧见动静,咱们到时候再细聊!”
陈东明怀着自认为的想法回到办公室。
立即派人前往东风湖农场,把赈济东村的任务下达给东风湖农场。
……
杨舒芬去生产队,麻烦刘刚帮她写一封推荐信。
推荐谢桂花参加赤脚医生培训班。
其实这种推荐信,刘刚已经帮村里好些人写过,但几乎没有几封起作用的。
顶多就是那些想进厂上班的,人家家里本身就已打点好,只是需要个推荐信走过场,那样的情况下才有用。
真想靠这封信达成啥推荐效果……刘刚自己都不抱啥希望,自己又不是啥大人物。
“写是能写,就是写完之后没用的话,婶子您可别怪咱。”
刘刚半开玩笑的伏案执笔,很快就写好了一封递给杨舒芬。
他也有些好奇的想问问杨舒芬,究竟是咋把镇长给招惹过来的,还叫村里得了些好处,虽说就一人十斤面。
但有总好过没有。
胆儿也忒大了,当着人家镇长的面儿就敢讽刺人家,虽说说的确实有道理。
而面对刘刚的问询,杨舒芬反而都不知道咋回答。
难道还能说人家大镇长是瞧上村里的风水了,拿村子当坟地使了。
这说出去,不说村里人信不信,光是听着都膈应人。
拿上盖了本村生产队红戳印的推荐信之后,杨舒芬就叫知远在家守门。
便拎上几提特意配好的苦参草莲煎剂,带着谢桂花一道往镇上去。
如果这推荐信起不来啥动静,那就设法用这煎剂跟培训班换点儿资料书给闺女先看着。
行医总是要背很多药方子的,先背着也好。
谢桂花也不知道她妈干啥带着自己往镇上跑,来到卫生大院门前了才知道。
原来她是想让自己上这个赤脚医生培训班的。
谢桂花很高兴,参加过培训班,就能正儿八经的行医了,能行医就能挣钱!
然而高兴归高兴,没背景的农村人,即便是来到了卫生大院门口,也是连门儿都进不去。
“诶,好像是那天来咱们卫生院的婆子?等下!”
杨舒芬心里已预料着会被保安拦下,这会儿却出乎意料。
那俩保安瞧见她之后,眯瞪着眼珠子琢磨了片刻,便一副认出了她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