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希望你是对的,这段时间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直接说,我们整个数字化设计组都听你的。”

常浩南当然也不准备跟对方客气,毕竟他还指望着通过这几个人多刷一些管理经验。

“流场模拟本身我们两个就能做,你们的任务就是按照前天姚博说的思路,以最快的速度把整架飞机的数字化结构图弄出来,这样后面改进机翼的时候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在原来的时间线上,歼8f为了理顺带弹后机翼表面的流场紊乱问题,额外增加了一对翼刀,从工程角度来看,这当然是对总体设计影响最小的办法,后来美国人在研发ea18g时遇上了一样的问题,解决办法也是直接加一对翼刀了事。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更好的方案。

而更好的方案意味着更多的改动,如果不采用数字化设计方式的话,对项目进度的耽误势必非常严重。

“我们一定尽快。”

林示宽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犹豫了一下。

几秒钟后,他直接转身朝着反方向走了回去。

“诶?你干什么去?”

走在一起的姚梦娜一时没反应过来。

“去加班。”

“这……”

姚梦娜看了看逐渐远去的林示宽,又看了看旁边的常浩南。

“我们不跟着一起去?”

后者干脆利落地摇了摇头:

“我对进度有数,而且计算模拟这东西靠灵感,得休息好才行。”

……

三天之后,当杨奉畑借来的一架歼教7飞机降落在北陵机场的跑道上时,常浩南也把机翼流场的计算结果交到了前者的手中。

这样的速度几乎打了项目负责团队一个措手不及没有人想到模拟结果三天就能出来。

实际上,这还是因为两个人花了一天时间把计算机输出的数值结果转化成更直观的流场分布图,否则两天就够。

杨奉畑看着眼前的模拟结果,深吸了一口气:

“更改日程安排,提前试飞!”

经过体检确定身体方面没有问题之后,第二天一早,穿着飞行服、戴着飞行头盔的常浩南在地勤人员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地爬进了歼教7飞机的前座舱里面。

作为一种教练机,歼教7的后舱拥有更高等级的飞行操控权限。

而那里正坐着一名全军经验最丰富的飞行教官,叫做张九江。

在距离这架歼教7几十米的地方,一架机体细长的战斗机同样已经做好了飞行准备。

正是歼8-3的03号原型机,也是原计划中两架全状态验证机中的第一架。

说实话,这还是常浩南第一次亲眼见到歼8战斗机。

尽管跟他重生前见过的歼10、歼16、歼20等先进型号没得比,但在这个年代,尤其是当它停在歼6或者歼7附近时,那个视觉效果堪称鹤立鸡群。

也难怪会获得一个“空中蔡国庆”的名号。

根据常浩南的计算条件,这架03号原型机的左右翼下各挂着两发阿斯派德空空导弹。

不过都是还原了重量和尺寸的模型。

毕竟从意大利采购的导弹总共只有不到80枚,每一次升空即便不被发射也会消耗寿命,自然不可能一次匀出5%的数量用来试飞。

常浩南按照登机之前的培训戴上氧气面罩,深吸一口气,朝左边合上了座舱盖。

外面呼啸的风声,以及电源车和气源车工作的声音瞬间变小了许多。

作为一架轻型飞机,歼教7的座舱比他想象中还要小很多,以至于仅仅坐在里面就有一种逼仄的感觉。

“常工程师,等会起飞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