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2 / 2)

被送来教坊司的。

温明月的父亲温明寒是镇远侯,曾有从龙之功,温明寒一向得圣人信赖。

只是,圣人已经年逾六旬,身患怪病,时常神志不清,在上早朝的时候,连太子的名字都忘记了,也时常在臣工面前说出些昏聩的糊涂话。

太子袁裴山是个性格软弱的人,平日里只喜欢吃喝玩乐,毫无主见,如今圣人昏聩,他代掌玉玺,担监国重任,可围在他身边的臣工们,要么是只会讨好他的无大用之人,要么是试图掌控他的佞臣。

三皇子袁屹海却是一个风光霁月的君子,至少他表面上看起来是个芝兰玉树的谦谦君子,刚直不阿,在政事上一向颇有远见,去年的江南水患,前年的北地旱灾,今年的北境鞑子来犯,都是他亲自想的对策,并且孤身带军队和人手去解决问题的。

很明显,三皇子比太子更加适合当圣人。

可当今的圣人,虽然神志不清,可心却一向是偏爱自己的嫡长子袁裴山,袁裴山是已逝的张皇后所出,哪怕不成气候,圣人也待他如珠似宝,早早地册封为太子。

至于庶三子袁屹海,是张皇后身边的一个婢女所生。

圣人十分不喜这个婢女,因此也厌恶极了袁屹海,他无论多么惊才绝艳,多么野心勃勃,他的君父也视而不见,只是敲打他,让他安分地当他的三皇子,将来就藩时当个闲散王爷,不要肖想不该想的圣人之位。

圣人一直神志不清,太子也是个草包,国事难以正常运作,袁屹海觉得这是天赐良机,一向不甘人下的他起了反心,试图拉拢兵权在手的镇远侯温明寒。

温明寒忧心羲国的将来,一时被三皇子袁屹海挑唆,心猿意动,便加入了三皇子谋反的队伍。

可一朝事败。

袁屹海作为谋反的主谋,他被圣人下旨赐死。

温明寒作为从犯,整个镇远侯府上下老小共几十口人,全家的男眷被斩首,女眷被发配入教坊司,曾经钟鸣鼎食,百年簪缨的温家,一夜之间,在上京不复存在。

侯府嫡女温明月同自己的母亲苏氏一起入了教坊司,芙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