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室夫人,没有妾室。谢纾望着扈夫人,含笑道:“夫人代南琴孝敬母亲,教导儿女,说辛苦的该是南琴才对。”眼里当然只有扈夫人,余下的两位姨娘,连一道视线都未分得。
姨娘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待遇,照样淌眼抹泪,哭得辛酸而激荡。又因两房的儿女婚事都有了着落,老爷跟前好交代,自觉腰杆子也比以往更硬了些。
接下来轮到儿辈了,正则带领弟妹们上来行礼,谢纾和子女间相处得无甚隔阂,儿女也愿意和他亲近,七嘴八舌叫着父亲,长揖的、道万福的,好一家子父慈子孝的景象。
清圆依旧站在最边上,论资排辈她数最末,也最不起眼。老太太向老爷告知正钧和清和的婚事,字里行间不无欣慰地说:“都是刘知州的夫人保的大媒,三哥儿说了转运使家的五姑娘,大姐儿配了开国伯家的长子。都是顶好的亲事,列祖列宗保佑,子孙辈个个有了造化,将来我下去,也好向你父亲交代了。”说罢,恍如突然想起来似的,抬手招清圆过去,往老爷座前推了推道,“这是我信上同你说的四丫头,早前阴差阳错的,孩子在外流落到今儿。以前的事就不去说他了,往后一家子齐全,好生过日子吧。”
说来真是奇怪,嫡亲的父女相见,竟然还需要引荐。这不是清圆头回看见这位节度使,谢纾却是头回见她。大约清圆长得很像她母亲吧,谢纾愣了一回神,眼里似有哀伤的情绪。当年靳姨娘进门那会儿,清清白白的可人儿,占据了他全部的视线。后来又有人来,他的精力便被分走了些,不知怎么,闹成了后来这样。
但孩子究竟是他的骨肉,谢纾看一眼清圆,沉沉叹了口气,沉默良久方问:“回来后可还过得惯?”
清圆道是,“家里人都很照顾我,没有什么不惯的。”
她一向是这个脾气,心里有天大的怨恨,面上绝看不出分毫来。老太太曾和身边月鉴说过,这丫头沉得住气,要是三五年后没什么变化,将来说不定能有一番成就。
谢纾一向不问内宅事,其实别说她一口一个好,就是诉苦说不好,他听过也就作罢,不会再有下文了。清圆不给他添麻烦,他落得心安,点了点头道:“外头长到这么大,回来怕是有很多规矩要学,多向你姐姐们请教,修身养性要紧。”
清圆应了个是,复退回来,父女间的首次谈话就结束了。
时候不早了,老爷长途跋涉辛苦,还是该早些休息。后来各自都散了,谢纾送老太太回荟芳园,后随扈夫人去了她的院子。夫妻久别重逢,自有许多话要说,扈夫人为他更衣,一壁轻声道:“老爷这趟回来,是奉朝廷恩旨,还是……”
谢纾到这时候,脸上才浮现出愁色来,踅身在桌旁坐下,拢着拳道:“先头母亲跟前我不敢多说什么,怕惹她老人家担忧。这次回乡,明着说是省亲,实则是停职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