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慎行反复去想:如今我与小皇帝“君臣相合”。子游大概的确能当一个好皇帝,既然这样,我何必去争,去让黎民苍生再受一次战乱之苦?

他这样的考量愈真,就愈觉得,自己还是莫要冒这一份险。

小皇帝说,他如今信赖先生,但三五年后,不知如何。

小皇帝说,他希望“后悔”的日子来得愈晚愈好。

那楚慎行觉得,自己也是一样的。

这日之后,秦子游知道了两件事。

其一,原来不只是自己信重先生,先生一样对他有颇多期许。

其二,先生并未被伤及根本……嗯。

至于那些请他选秀的折子,终究未被批复。

虽不曾批复,可秦子游并未忘却。

他闲来无事,把折子一一看过。

小皇帝记得阿爹阿娘的琴瑟相和,并且认为这样的日子的确不错。

可他和阿爹是不一样的。

阿爹身子不好。那年病故,也有积劳成疾的缘故。

秦子游盘算一番,发现:一一算来,阿爹处理朝政的时间,约莫与自己读书、与先生一起看折子的时间相仿。这么一来,阿爹与阿娘相处的时间,就是自己习武的时候!

小皇帝每日要上早朝,之后便有早课。这两年,早课的内容不只是读书,还有理政。

好容易处理完,就到午膳时候有时候,吃过午膳,还要再处理一波。

再往后,秦子游便要去演武场习武。积年累月,日日不缀。

一直到天色渐暗,他再回福宁殿。这时候,楚慎行多半也在。天子与摄政王一同用过晚膳,往后,或是摄政王为天子解惑,或是两人对弈片刻,聊作修习。再或者,两人一人一堆折子,一张张看过。

这当中,哪有临幸后宫的时间呢。

秦子游看着折子上列出的选秀之缘由,轻轻“啧”过一声。

排解烦忧?

有先生啊!

操持公务?

宫廷女官不就是做这个的?

子嗣为重?

这倒是个问题。

但秦子游想到自己过往读史。父壮而子强,总要生出祸事。

他如今未至弱冠。阿爹英年早逝,自己却算身强力壮,想来,总能活到皇高祖父的岁数。

这么看来,的确不必那么早就有后宫。

……

……

那年洪水之后,接连是两个太平年头。

两个太平年头之中,天子与摄政王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牛晚,堪称辛劳。

秦子游不叫苦,不抱怨,反倒还为自己总没先生精力旺盛而懊恼。

楚慎行看在眼中,各样心思,慢慢又淡了很多。

好容易又到一年年节,天子封玺,算是小皇帝少有的、可以歇息两天的时候。

楚慎行原先觉得,这一年也与从前相同。自己回府,与旧部聚一聚、喝喝酒。子游在宫中,看看书,舞舞剑,就算过去。

但在秦子游接连看他数眼,露出一种欲言又止的表情时,楚慎行意识到,或许自己想错了。

他指间捏着棋,含笑说:“子游,莫非你有别的主意?”

小皇帝眼神闪动。

秦子游矜持地回答:“我这些日子,总想到当年,几位先祖在年节时出宫,与民同乐……”

楚慎行明白过来:原来是想出去玩。

这是常事。往前数几十年、一百年,秦家的诸位皇帝中,便有爱好游山玩水、几度下江南“考察民情”之人。便是先皇,也时常思念封地风土民情,于是令宫人学会封地口音,又在行宫中造出一条封地面貌的街巷来,偶尔与先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