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2 / 2)

“我父经常提起先生。”卫江憔悴的脸上泛起一抹温雅的笑意,“他言: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先生便是有此大才大智之人。”

有才华而不骄不躁,淡然处世,定然是大才。有智慧却性情平和,不为外物所扰,这是大智慧。

籍羽微微怔了一下。抛去宋初一平时那些令人不齿的习性和玩闹来看,她在对待大事上一直是心平气和的,从来没有因为哪件事情急的火烧火燎。甚至有时候平静的让人觉得她不负责任,就连不好的结果,也都淡然接受。

也许,这正是他甘心忠于她的原因吧。

“这话甚有道理,不过在下脾气一贯暴躁。”宋初一诚恳的自我评价。

这是最真的话,但没有一个人相信,因为宋初一暴躁的时候九成都在赵倚楼面前。

“先生自谦了。”卫江道。

“世人都道义渠、秦国是蛮族,其实巴蜀民风彪悍不下义渠,公主之尊,因何入巴国?”宋初一问道。

巴蜀之地因为长期交通闭塞,与中原文化融合极少,但作为文明较早的发源地之一,他们有一套完整的属于自己的巴蜀文化。所谓彪悍并非是指崇尚蛮力,而是有一些中原人无法理解的风俗,再加之巴蜀之人骁勇善战,给外人的印象难免野蛮。

卫江垂头,道,“我来寻人。”

宋初一眉梢微挑,热心道,“所寻何人?在下这趟入巴蜀要呆上一些时日,也可顺便留心一下。”

卫江急急抬起头来,“当真?”

“只是顺便,在下毕竟有要事。”宋初一强调。

纵使如此,也好过一个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巴国里大海捞针。卫江道,“说起来,先生与此人或许还认识。他曾经是砻谷老将军府上的门客,出自法家,叫姬眠,字悟寐。”

“姬悟寐?”宋初一在卫国时也算是蒙他照顾过,听说是他入巴国,这才真正放在心上,“公主可确定他来了巴国?”

“嗯。”卫江点头,“听闻他离开卫国另谋出路,我便猜想他去了楚国,便带了二十护卫和一名侍女赴楚国寻他,但到了楚国,便听闻有法家士子被轰出宫的事情,我猜想是他,几番打听,得知他欲往秦国,但是路上又不断探到他的踪迹,最终在山谷酒肆的店家口中确认。”

至于为什么她会独身一人,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是遭遇了什么不幸,宋初一并没有问,反而心中对卫江刮目相看。一是因她一个养在深宫的娇柔公主却能吃得这般苦;二是为她的胆大、聪慧、细致,就譬如一般人得知所寻之人的去向,怕是立刻就追了去,而她却是一路多加打探,避免再次扑空、走冤枉路。

真是不可多得的女子啊若只藏在深宫里就可惜了。

宋初一对卫江起了两分好感,看见她满是伤口的脚,冲籍羽道,“帮她清洗包扎一下吧,弄不好这双脚可就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