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5 / 6)

笛音未断烛泪尽,绣帷佳人病逝沉。

☆、府外遇刺险丧命

徐子航吹了一夜笛子,早已疲累。若在吹下去,他必气绝而亡不可。想到萧如梅常有奇异灵方,想必能医治永宁之病。徐子航停止吹笛,朝潘后进言道:“臣妻萧氏颇通医术,娘娘可宣她入宫,兴许有解救公主之法。”潘后此时焦虑心乱,公主无法喝药,御医纵有千张良方也无济于事。听到徐子航的话,潘后也只得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命人宣萧如梅入宫。

天亮人未睡,萧如梅枯坐一夜扔为等到徐子航归来。心中焦虑不安,匆匆洗漱,也无心吃早饭。宫内太监再次入府,宣见萧如梅入宫。萧如梅纵然心中疑惑,也只得先跟了宦官入宫在做打算。

华盖宝马停在宫城门前,萧如梅下车换乘小轿入宫。软轿一直抬到凤仪宫门前停下,萧如梅跟着宦官进入东偏殿。入眼一片人影忙乱,药味浓重,耳边笛音萦绕。萧如梅朝内殿走去,朝潘后行礼。潘后打量萧如梅一眼,缓缓开口道:“你就是智救俘虏的神医?”萧如梅回道:“正是臣妾。”潘后道:“公主之病,难进汤药,你可有解救之法?”萧如梅道:“请容臣妇诊脉细断根源。”潘后应允。

萧如梅走到榻前,察言观色,诊脉追源。她是女子,比那帮御医要方便很多。将永宁公主衣袖掀起,并未见到逗疹,可排除瘟疫只说。连日高烧,必有原因。萧如梅又细细问了永宁公主饮食,病前做过什么。宫女胭脂道:“公主昏倒前一直拿着一首诗看,终夜不眠,天亮高烧昏厥了。”萧如梅要了永宁病前看的诗,字迹虽不是徐子航所写,内容却是他所作:“帘幕披莹霜,一室温香暖。铜镜映双影,执笔画梅妆。情浓恨日短,只缘相思深。”萧如梅看看徐子航,又瞅了一眼面色苍白的永宁公主,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潘后冷冽的目光扫向萧如梅,萧如梅吓得全身哆嗦,立刻跪下道:“古书曾记载,汤药难进,可以将治病之药制成熏香,日日焚烧,其病可除。”潘后面露喜色,立刻把御医院判彭桦等人叫来,把萧如梅的法子告诉几位御医。御医们都是一点就透,有了方法,治病就轻而易举了。

熏炉焚香一日,永宁公主病逝稳定,高烧退下。徐子航和萧如梅忙碌一日,终于在宫门关闭之前离开内宫。两人坐在马车上,形容疲惫。萧如梅思索再三问道:“你和永宁公主很熟吗?”徐子航沉默良久道:“你别误会,不是你想的那样。”萧如梅道:“那她为何在睡梦之中叫着你的名字?”徐子航道:“你听我解释。”他伸手把萧如梅拦到怀里道:“那是五年前,我去寒山寺给永宁公主送过冬的物品。那天下着小雪,我远远地看见一个小宫女站在雪中起舞高歌。舞姿曼妙,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让我不由自主的随着歌声吹笛伴奏。舞未终,曲未完,她却猛然倒地。我跑过去接住险险接住她下坠的身子,远处走来一群宫人朝她叩拜,唤她公主。我吓得松开她的身子,跪下请罪。她遣退宫人,说要与我单独说两句话。我踹踹不安的跪在雪地里等她问话,她看着我道:‘徐统领请起。’我很惊讶她居然知道我的身份,她解释道:‘京都四才子,太子哥哥善箫,邵煜表哥善画,萧三公子以武艺见长,而徐统领你善诗文,通笛曲。’经过她的解说,我豁然开朗。她抬眼望着远处的重楼高阁道:‘从小我都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活过,走到哪里都是一群人跟着。像今日这般清歌曼舞,以后怕是不会在有了。’她神情很落寞,病态楚楚,眉眼微蹙,恰如画里西施。虽只有十二岁的年纪,却透着说不出的老成。”萧如梅听完他的话,评价道:“皇家子女向来心智早熟。”徐子航握着萧如梅的手道:“我们不说永宁了,说说你吧!”萧如梅靠在他的肩膀上道:“你想听什么?”徐子航道:“我想听你小时候的事情。”萧如梅沉默许久道:“我小时候的事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