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2 / 6)

道:“只是人证还未找齐。”萧如梅问道:“这些日子你早出晚归,就是为了寻找人证?”杨元戎点头道:“李嬷嬷、孙嬷嬷已经找到,翠花和季氏仍旧没有消息。”萧如梅微微思索道:“要找到季贵媳妇也不难。”杨元戎问道:“你有什么办法,说来听听。”萧如梅道:“季贵祭日,季氏必定会前去坟上祭拜。我们可以守株待兔。”杨元戎豁然开朗道:“你的方法甚好!”有了萧如梅的主意,杨元戎撤回搜找季贵妻儿的人马,只派少数人去季贵坟墓附近守候。

夜晚,听者屋外蟋蟀鸣叫之声。萧如梅辗转难眠,她起身来到烛火边,把手里的执扇烧毁。既然决定重新开始新的感情,这把执扇便不该在留着了。

七月十五,杨元戎带着萧如梅乘车去城外给辛姨娘上坟。坟前桂花树枝繁叶茂,叶子绿的可以拧出水来。坟前摆着一些贡品,不知道是谁来过。杨元戎和萧如梅相视一眼,杨元戎扫视四周,这里并无遮挡藏身之处。杨元戎转到坟地另一边,轻松找到躲在坟后的王雪莹和丁香主仆。杨元戎怒火突起,朝王雪莹厉声喝问道:“你来做什么?”王雪莹吓得一哆嗦,低声道:“我来给辛姨娘上坟。”杨元戎道:“你走吧!我娘不需要你祭奠。”王雪莹纵有满腹委屈,此时也百口莫辩。她朝丁香道:“我们走吧!”此时真相未明,她也不想浪费口舌辩解。

杨元戎和萧如梅并肩故意在辛姨娘坟前,眼前的冥纸已经烧了大半。萧如梅道:“据我所见,二嫂并不是内心险恶之人。”杨元戎道:“她虽无意,也是帮凶。”萧如梅略微不解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有些事情不能只看表面现象。”杨元戎沉默片刻道:“我只想早点找到所有人证,好为母亲申冤。”

两人祭拜完辛姨娘,回城路上就有小厮回禀抓到了季氏母子。杨元戎脸露笑容,握住萧如梅的手道:“多亏你提议,才能这么快抓到季氏母子。”萧如梅道:“你是我夫君,你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杨元戎拦着她的腰身道:“等我孝期满了,我们就出府单过,你说好不好?”萧如梅点头道:“全听夫君安排。”杨元戎闭眼吻上她的唇,将王雪莹的影子从脑海中去除。

☆、杨元戎为母平冤

七月十八是杨老夫人的寿辰,杨严在碧春园荷香榭设宴为老夫人祝寿。

傍晚一到,杨严夫妇、杨恪夫妇、杨元朗夫妇、杨元戎、萧如梅、杨元丰夫妇、杨元琪、杨元星、杨元凤、相继到来。

荷香榭的荷花开得正艳,粉荷碧叶连青天。萧如梅初次见到这样的景色。

十几个人围坐在一张一丈宽的巨型圆石桌上,杨元琪是第一次见到萧如梅,不由多看几眼。杨元凤浅笑道:“元琪哥哥老盯着三嫂做什么?”杨元琪解释道:“三嫂智救被掳百姓的事迹已经风靡南夏,我只是好奇三嫂到底有没有长三头六臂。”杨恪夫人笑骂道:“越说越没边儿了。”杨元琪拿出一首诗道:“我这里有卫国公写的一首诗,是描写三嫂的。”杨元凤也来了兴趣道:“快念来听听。”杨元琪念道:

《侠医》

妙手仁心女婵娟,堪比十万金甲兵。

解救俘虏三千人,功盖千秋美名传。

杨元丰也凑趣道:“我这里也收集了两首,是并称京都四才的潘邵煜、徐子航所作。”众人表示不信。杨元灵率先道:“他们两人的真迹又怎会轻易叫丰哥哥得了去?”杨元丰从衣袖中拿出两首诗道:“不信你自己看。”杨元灵接过细看,看到落款,确定是潘邵煜和徐子航所作。杨元灵问道:“这确实是潘、徐二公子的真迹,丰哥哥从何处得来?”杨元丰道:“一位京都来的朋友带了许多诗稿,知道我崇拜他们,特意留了一份给我。”杨元灵恍然大悟道:“这么说丰哥哥不是独一份,益州许多人都有此诗稿?”杨元丰点头。

所有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