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徐家村特别流行竹制用品,而且大部分人都很擅长做竹制品。

黄勤勤接过竹筒杯,认真观察了一下,明确的回复村长:“对,就是这样的,然后再加上字和图案就可以了。”

“不过图案要好看才行,如果村子里很多人都会做竹筒杯,那么我建议你们可以先把杯子做好。然后再让擅长刻字、刻图案的人,继续加工。”

“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只要最后交给厂里的成品,没有问题,那么怎么安排都可以的。”

村长和大队书记都听得很认真,纷纷表态道:“这是当然的,我们一定会保证质量的。”

“就是不知道这个数量和交货的时间是?”

黄勤勤拿出两个厂的采购批条,说道:“暂时的话,食品厂那么是需要五千个,榨油厂则是需要两千个。这个是采购批条。”

“时间的话,可能会有点紧。可以不一次性交完所有货,但是一周之后起码要交一半的量,可以吗?”

村长在心里默默算了一下,如果是一周之内做七千个,那一天就要做一千个。但是可以先交一半的话,一天做五百个就可以了。

其实单单只是做竹筒杯,一天一千个完全没有问题,难就难在还需要刻字和图案。

不过村长一想到五分钱一个的价格,还是咬咬牙应下了:“没问题!我们保证一周之后起码能交一半的成品。”

第175章 竹笋肯定也很多

“好,那在一周后,食品厂会过来村子把货拿走的。货款的话则是月结的,这个没有问题吧?”

黄勤勤突然想起来,忘记和村长他们说结款方式了。

为了方便管理,一般这种长期合作的,厂里都会选择半个月一结,或者是一个月一结的。

“没问题。”

事情谈好了,他们就没有什么要说的了,不过在离开之前,黄勤勤还提醒了一句。

“村长,书记,如果人手充足的话,你们可以提前多备点。前几个月可能会每个月都要单独签协议。”

“但是稳定以后,说不定就会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了。哪怕不签长期协议,我也能保证,只要我还在百货大楼的一天,这个合作就只会和徐家村进行。”

大队书记和村长都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一次性的买卖!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考虑在徐家村建一个小型的加工厂了。

当然,这件事情也需要从长计议,不过黄勤勤都透露出以后会长期需求,他们也要尽早准备起来了。

……

从村委会出来,徐卫国询问道:“现在还早,要不我们回去老房子看一下?”

徐卫国上一次回来,还是徐军辉结婚前。他们回来邀请村长他们去吃酒席。但是那次他们也没有回去老房子。

也不知道老房子塌了没。刚搬到城里那几年,他们一年还会回来两次祭祖的。但是这几年破四旧,他们渐渐就没有回来了。

今天刚好有时间,徐卫国就想回去看一下了。也顺便让黄勤勤认一下路,虽然他们不会回来住,但是自家的房子在哪里,还是要知道一下的。

“好呀。”

“对了,爸,军辉,现在这个时候竹林里面还有竹笋的吗?”

“现在基本没有的,有也很少很难找的。一般都是2月到6月比较多。”

徐军辉见黄勤勤若有所思的样子,柔声问道:“媳妇,你喜欢吃笋吗?”

“还好,毕竟少吃,因为城里好像很少有新鲜的笋卖,多数都是笋干什么的。”

黄勤勤只是在想,既然徐家村这里有那么多的竹林,那么竹笋肯定也很多的。如果可以的话,这些竹笋说不定也可以成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