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1 / 2)

将近上百的外乡人,酒进了黄泥汊,吃跟住,立即成问题。

现在的黄泥汊不是从前,如今耕田之外,还有读书。真正是耕读传家。

耕田的人讲忠厚,读书的人重义理。

当黄泥汊的人知道了“侯先生”被人劫持,而这些人是来救他的,立即掀起一阵迎客之风。

每一户家人都自动地接待一两位客人。

第二天,也是侯明升被劫持的第六天。

化雨庐前,隔着小河流,聚集着一堆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这些人彼此大半都是认识的,即使不认识,说出名字来,也都是彼此久仰。

虽然也有一些人既不面熟,又不知名。

好在大家心里都为自己掂过斤两。于是公推出三个人来出面主张。

这三个人:

快剑如风言毕兴,长鞭短锏宋元省,刀神笠文华。

言毕兴已经年高六十七岁,他是一位半退休的武林前辈。

言毕兴一生为人察直忠诚,他的为人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言必行、行必果。在江湖上大家都尊称他一声“言老”而不名。

言老的一柄宝剑,是一柄断金切玉的神兵宝剑出鞘,见血即回。最令人钦服的就在一个“快”字。

言老这次是由于他外甥的力邀,他的外甥曾经受到了毒伤,连夜奔驰,两匹马轮番接替,送到黄泥汊。

侯明升果然高明,一剂药泻净了腹内的毒,一碗药汤恢复精神,就凭这份救命之恩,言老爷子被请来了。

言老的宝剑是背在别人的身上。据说言老不打算用剑,他说那是最下下的一招。

因为等到言老用剑,那就必须流血乃至横尸。

到那种地步,毕竟不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言老饱读诗书,辩才无疑,往往对一件纷争,能以道理服人。

长鞭短铜宋元省也已经有望六之年,二十年前,以一根长鞭,一柄凹面铁锏,在江湖上搏得一个“侠”字。

他有付火燥牌气,而且嫉恶如仇,江湖黑道上的恶人,伤在他手里的,已经不知凡几!

宋元省还有一个绰号,人称“长鞭宋阎罗”。可以代表说明他为人的一般。

长鞭宋阎罗他是闻风而来,他生平最恨这种仗势挟持人的行为。

他是满腔热血前来仗义打抱不平的。

快六十花甲的人了,声若洪钟,势如奔马,是一位令人敬畏的武林前辈。

至于刀神笠文华是自告奋勇出头办事的。

论年龄,刀神最轻,他自称三十岁,看样子腹瘦小小的,一张很清秀的娃娃脸,至多不过二十上下。

刀神是他自己封的,在江潮上论名气,他几乎是无籍之名的后辈。

刀神在人群中很活跃,跟谁都扯得近乎,本来这种场合出头,只要不谦虚也就差不多了,刀神正是这种不谦虚的人。

他夸耀自己“刀法如神”,对付黄泥汊这档事,算是小场面。

在这三个人当中能代表出来说话的,竟是刀神笠文华。

原因很筒单:言老德高望重,谦恭为怀,不会与别人争虚名。

而长鞭宋阎罗则是大声嚷嚷:

“小兄弟!有话你去说,要是姓龙的小子不放人,今天就送他去见阎罗!”

刀神笠文华微笑着对两位一拱手,朗声说道:

“既然两位前辈把这件事交给我,我是决不会辜负两位以及在场的朋友厚望。指下活人侯明升一定可以平平安安地脱险!”

刀神的话,两位老前辈倒也没有话说。可是四周的人可就不是这样的平静。

人群里有不高不低的声音,在冷冷地说着:

“是从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