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样一试的结果,居然病情很快地大有起色。
一个垂死边缘的人,居然开口要喝面汤,这是天大的奇迹。
这个奇迹立即传遍了黄泥汊,也就像当初瘟疫传遍黄泥汊一样的快。
于是,这个清瘦的小老头被黄泥汊的人包围住了,向他求医、求药,向他求救命!
小老头不慌不忙在村子里当中架起一口大锅,煮起一锅清水。
不知道他在清水里放了什么样的药,足足熬了两个多时辰,从清晨熬到日正当午。
然后,他告诉村人,用干净的碗,来到锅前盛药水,回去喂家里的病人,每隔一个时辰,再喂一次。
这样一连喂了三碗药计之后,病情稳住了,病人就可以喝面汤,不再吐,也不再拉。
这样的神效,使黄泥汊的人把小老头奉为救人救世的神。
【第104章 治病救人】
小老头告诉他们,把已经死的人,要深深地埋葬。把死人的东西,要尽快地烧。
把家的家具锅碗,要烧开水来洗。把村里的水沟、水池、、水塘、水圩…...要尽快地清理干净。
村里的人,没有不听话的。
特别是在十天半个月之后,病人都已经复原康健了,村里的人有一种感恩报德的心情,要留这一老一少,在村里住下来。
这小老头并没有推辞,他似乎很喜欢这里,他曾经感叹着说:
“黄泥汊纯朴的民风,安静的生活,是我所想的世外桃源,承蒙大家留我住下来,我很感激!”
这一老一少就这样在黄泥汊落了户,成了黄泥汊最受欢迎的人。
这个小老头姓侯,名字叫圣闲,是位读书人,饱读诗书,也深研医术。
这个年轻人是侯圣闲的儿子名叫侯明升。
侯圣闲住到黄泥汊之后,他发现黄泥汊的人,竟然没有一个读书人,每一个在黄泥汊的人,从来没有人读过书,没有人认识字。
这是让侯圣闲惊讶的事。
于是,他自告奋勇地,在黄泥汊成立第一座村塾。
让种田人家的子弟不耕田,去读“子日”,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此村塾开始并不顺利。
幸而侯圣闲并不灰心,他挨家挨户劝说,游说读书的好处。
因为黄泥汊的人把侯圣闲当作是救命恩人。黄泥汊的人虽然不认字,但是,对于恩怨十分重视。侯圣闲既然是黄泥汊的恩人,恩人的话,不能不听。
侯圣闲不但收学生教书,而且,也替村人看病,不收分文,如此不出一年,侯圣闲被黄泥汊的人,尊称为“侯老爷子”而不名。
侯老爷子不但是黄泥汊的一本活书,更是黄泥汊的守护神,保卫着他们的健康和平安。
侯老爷子的大名由近而远,附近数里的人,都知道黄泥汊有一位救人救世的老神仙,医术好医德更好。
村人的感情是纯真而直接的,你给他们的是半斤,他们回馈的是一斤十六两足秤。
侯老爷子被村人奉养着,但是,老爷子并不闲着,除了教书看病,他指导村人填土治泽地,开发更多的良田,种更多的树,筑更多的鱼塘,疏更多的水坝…...
侯老爷子活到九十岁去世了!
黄泥汊的人如丧考妣,大家把侯老爷子的丧事,办得风光。连附近百里之内,曾经被老爷子看过病的人,都携妻带子,前来吊祭。
侯老爷子过世了,侯少相公担负起父亲遗留下来的责任。
这位侯少相公比起老爷子有着旺盛的精力,他的医术医德,深厚真传,侯家医人救急的家风,依然保存下来。
侯明升成了家,生了一儿一女,他完全继承了他父亲在世时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