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歪理,好,好,我就看着你怎么养活他们。”不过,心里也真想知道,采薇这茶楼到底怎么个开法,就连杜知府都万分好奇。
到了正月十四,采薇遣了王宝财去府衙送帖子,之所以选在正月十五开张,采薇是想着那句老话呢,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今年中秋是个阴天,想来十五该下雪了,下了雪才好安排。
果然,正月十五一过了晌午就开始落雪,至掌灯时分,细雪已是薄薄一层,杜知府自然不会自己一个人来,带着杜少卿,约了冀州府几个名士和致休回家的谭老御史一起到了城东。
王宝财亲自来迎,采薇还是颇有分寸的,这种时候,她还是不露面为好,杜知府抬头看了看门上的东篱轩三个大字,点点头道:“这是梅先生的字,笔锋遒劲风骨内蕴。”
王宝财忙道:“大人慧眼,正是梅先生亲笔手书。”门帘很平常,莫一看去就是个普通的宅院,进了门是个影壁,影壁前有明灯高悬,照着影壁上几行草书颇为不凡。
仔细看,是却摘录陶渊明的饮酒十二首中的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正是暗合了招牌的东篱轩三字。
杜知府笑道:“倒是个心思巧的。”过了影壁墙,几个人都不禁惊叹出声,先不说隐在扶疏花木,假山湖石深处的粉墙精舍,只最前面的池塘内,却开了半池莲荷。
如今这样隆冬的大雪天,池畔垂落明灯,碧水清莲,映着不停落下的细雪,令人有恍如仙境之感,忽而箫声传来时隐时现,竟不知在几重院落之外,箫声渐歇,又有梅香沁鼻而来。
四个清秀小厮手里提着琉璃灯,上来引着他们绕过池塘,进了那边月洞门,入目便是一片梅林,灯光下,雪压梅枝,暗香浮动,一条小路蜿蜒穿过梅林,尽头却是一溜三间的精舍,上写着梅坞。
两个小厮打起暖帘,一阵暖香氤氲而出,杜知府笑道:“好个梅坞。”说着,迈步走了进去,到了里面却又不一样,先不说摆件瓷器如何精致,单说侧面的矮榻,倒是颇得魏晋之风,榻上设小桌,软垫,桌上红泥小炉烧的正旺。
听青衣小厮说可脱靴上座,几人均入乡随俗的坐与榻上,又一个青衣小厮,捧了茶具跪坐在小桌前,开始煮水,水滚烹茶,茶香四溢,窗边两个小厮打起窗上垂坠的湘帘,露出一整扇琉璃窗外的白雪红梅,几人这才发现这间茶室竟然置身梅林之间。
如何雅,怎样雅,今儿几个人才算见识了,谭老御史叹道:“老夫在京为官多年,竟也寻不到这样一个雅致清净的去处,想不到,我们冀州府却有这么个所在。”
对王宝财道:“想来你们东家还不知是个怎样雅致的人物呢,我倒是想见识见识了。”王宝财面有难色道:“我们东家说她满身铜臭,不便来此清雅脱俗之地,几位大人若觉得好,以后常来关顾就是对东篱轩青眼有加了。”
杜少卿不禁暗暗失笑,倒是还知道自己弄得这些,不过为了骗银子罢了,杜少卿觑空溜了出来,扯住王宝财问:“你们家公子呢?”王宝财有些迟疑,杜少卿道:“你若不说,我自己去寻她去。”
王宝财哪里会让他在这里乱走,忙唤了个小厮过来,吩咐:“你引着少爷去后面账房。”杜少卿不禁愕然,和着把他们安排的这么清雅,她自己竟然在算账,怪不得说自己满身铜臭呢。
杜少卿跟着小厮出了梅林,绕过两道粉墙进到了后面一个小院子,一进来杜少卿恍惚觉得,刚才那些所见所闻都不过一场梦而已,这里就是最简单清净的小院落,侧面连着的几个院子,仿佛都跟这里一样,刚进来的时候,还能听见里面仿佛有齐刷刷念书的声音,也不知是做什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