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父前两日才在信上说过,若你在定京再不安分,他与叔母就要亲自回来管教你了!”
崔照看着堂妹,百思不得其解,崔家从上到下,都是持身清正之人,怎么到了堂妹这里就歪了枝,满定京到处是她惹下的风流债。
就拿今天的越宴来说,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回了。
上回是友人的弟弟当街拦下他的去路,再上回更叫人头疼,是在长公主的寿宴上,一个落魄伯府的公子哥儿找到了他。
事不过三。
崔照觉得自己若是再不好好和堂妹说道说道,让她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到时候叔父回京,他们俩谁都没有好果子吃。
崔宝音已经从美人榻上坐了起来,她抬起脸,仰眼望着堂哥,神情无辜,昳丽的眉眼温软又天真,十分乖觉地糯声开口:“哥哥你在说什么,我听不懂……”
崔照叹了口气,不想与她争辩。
他这个堂妹素来伶牙俐齿,没人能在她面前讨得一丝口舌上的便宜。他顺着她的话道:“听不听得懂都无妨,我也知道你从来是没错的,但若有人存心要揪你的错处呢?”
崔宝音微怔,慢慢瞪圆了眼睛,似乎从来没想到过这个可能。
她爹是摄政王,娘亲是太后义女,祖母是大长公主,今上与她崔家,既有香火之情,亦有血亲之谊。她崔宝音从生下来,在这定京城里就是横着走的,谁敢揪她的错处?
崔照也不卖关子,直言道:“你可知宣平侯世子谢玄奚?此人心思缜密,算无遗策,因着一桩陈年旧事,他与咱们家一向不对付。今上想要收拢宣平侯手里的兵权,今日在朝上下诏,封谢玄奚为太子少傅,即日启程归京。”
“他这一回,第一要盯着的,必属崔家无疑。”
而崔家里,最容易教人捏着错处的,就是她崔宝音。
听明白自家堂哥的言下之意,崔宝音鼻尖微皱,愤愤道:“我才不怕!”
她不信谢玄奚敢有这么大的胆子。
况且,她能有什么错处!
崔宝音轻哼一声:“哥哥你若是怕了便直说,我今日便写信向父亲陈情,我在京中闹出什么事全是因我这人气性如此,不受管教,与哥哥没有半点关系。绝不叫他将你送回清河和亲。”
崔照听她这么说,只觉得头又疼得厉害。
诚然他是与叔父谈了条件,他在定京看顾堂妹,叔父尽可放心与叔母游山玩水,只消帮他劝劝爹娘,教他们打消让他与傅家小姐定亲的念头。
然而这时他却仍是被气笑了:“你这个小白眼狼!凭我待你这般尽心,你却只当我是为了定亲的事?早知你这样想我,今日我便不来了!”
“哥哥哥哥!”崔宝音见他生气,连忙起身去拽他的衣袖,生怕他真撂挑子不干,写信叫父亲回来,“我知道哥哥是为我好。”
说着,她黝黑盈亮的眼珠轻轻一转,又道,“哥哥不如与我再说说这个谢玄奚的事?他也姓谢,莫非是陈郡谢家的谢,与表哥同出一支?”
她口中的表哥名唤谢复,是她姑姑唯一的儿子,也是谢家这一代里最出众的年轻郎君。
崔照笑了一声:“你当陈郡谢家是街上的大白菜,随便一个姓谢的就能沾着边?”
“不是么?”崔宝音歪了歪头。
“是,也不是。”崔照笑着道,“真要论起来,他倒也勉强能算是陈郡谢氏出身,但这实在是勉强得很。”
“他们这一支,早前是陈郡谢氏的旁支庶出,后来自请迁去了雍州,自立门户,直到谢老爷子弃笔从戎,凭着几十年沙场征伐积累下的军功封了侯,才逐渐为人所知。”
“后来陈郡谢家倒想与人攀关系,甚至提出可以将谢玄奚记在家主名下,如此一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