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纪彬觉得,柴力做的事多,而且还护着杂货店的安全,给这个价钱绝对是他赚了。

账房倒是还好,毕竟这个年代能写字能算术,还会记账的,这都是技术型人才。

再说还有餐补,已经十分不错。

反正周账房是满意的。

最后的徐杰给的钱最少,可在乡下他只能种地勉强维持生计,被送过来的时候还有些拘谨,一切都要从头教起,算是这里的学徒。

纪彬虽然有心照顾,但财不外露这个事还是懂的,他给大家月钱开的极高,那就是害人害己。

当然了,柴力的月钱自然是保密的,只有他们两个知道。

处理完这些事,纪彬把从春安城拿的新茶给柴尺送过去,算是感谢最近的帮忙。

但柴尺一看那茶,就明白了。

当天又出现在王知县的桌子上。

这让王知县不知有多感慨。

瞧瞧这纪彬,再看看自己子侄,没法比啊。

上次柴尺送来的酒也不错,怎么会有这么会办事的小子。

若是他能科考,也是个人才啊。

可这生意再做大些,他就不能装作看不到,要催一催农户转商户了。

王知县又看看这新茶,叹口气,算了,何必为难人呢。

等等再说吧。

此时不得不说的就是。

古代士农工商,士不用说,简单来说就是当官的。

其下是农,然后工匠,最后是商人。

按照这个地位来说,如果纪彬从农户转为商户,那就是连降三级。

在古代这种级别是有用的。

比如有些严苛的朝代,商人甚至不能科考,当然南军国没有这个条例。

可商人的穿戴却是有规定的。

也是南军国商业还算发达,对这个管的不严,若是严格一些,春安城那些作坊老板们根本不能穿那么好。

而农人要更受尊敬些,至少很多重税就不会降到农人头上,而是摊给商户。

逢灾年徭役,征兵,又或者改税,定然是商户要挨一刀。

所以如果把纪彬的农户转为商户,以后的纪彬会处处受限,地位还低。

现在王知县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催促他办户籍,就是优待了。

并非是王知县吃了纪彬的茶才不管,而是只要生意不算太大,他都不管的,何必要为难下面百姓。

城里那个做酸菜鱼的,一点也不懂变通,王知县也没让人催过。

这种现象在南军国很多地方都有,不是王知县这独一份。

可纪彬却明白,现在他的生意还算小打小闹,所以王知县可以不管。

但等生意再做大点,那就不得不管。

此时的纪彬正拿着布料回纪滦村,都是裁剪好的布料,回去就能让引娘分给大家。

可这次不是五十份,而是五百份。

所以需要的绣娘会更多。

最好多一些像高娘子,徐娘子那样技术高超的绣娘。

纪彬相信,有铜板的诱惑下,不少人都能练好绣工,从低级活计接高级活计。

给大家一些时间,他们这里就能稳定供应质量好的绣活了。

纪彬到家的时候,引娘正在院子里看书。

之前买的几本书引娘学了一半,但纪彬不在家,她就学不来新字,只有认真练习之前学过的。

纪彬走近,就看到引娘拿着毛笔,方方正正地写了个漂亮的字。

“写得真好看。”纪彬刚开口,就见引娘带着惊喜的眼神抬头。

“纪大哥你回来了!”引娘站起来,赶紧迎接纪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