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些地方翻开焦氏棉,只见自家地区这边大写的,不适宜种植,略。

怎么就略了!可恶啊!

他们也想种棉啊!

怎么可以这样子?在他们沮丧的时候,也有聪明人说,反正整个南军国都在种,他们说不定可以买到便宜棉花?

这样也行啊。

不管怎么样,圣人对百姓真的太好了!

除开这些地方,南军国适宜种棉的地方全都喜极而泣。

天啊!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东西了!

棉花种子便宜了,还有人教他们种棉,到了冬天,他们都会有棉衣穿?

想想都高兴啊。

可以说几天里,整个南军国都在感念圣人跟太子的恩德,至于写书的焦家人,自然又是敬佩万分。

有些地方因为此事,会额外优待姓焦的人家。

更是给焦家人立长生牌位。

这种质朴的感谢,就是他们能做到做好的事吧。

至于那些在汴京,鲁地,纪滦村里,能见到焦家人的地方,所有焦家人都收到无数礼物跟花朵。

有些东西可能不贵重,但明显是真诚的谢意。

是真的很感谢焦家人做的事,怎么会有这么无私的人呢!

这让焦十一跟焦十五都有些感动。

著书这一年是煎熬的,基本一睁开眼就是写字。

焦十一的字都好看很多,可见是怎么费工夫练习的,现在终于有了成果,实在是可喜。

这书刚出来的时候就被送走,所以心里没什么真实的感觉。

如今看着陆陆续续过来送礼物的众人,两人这才发现,他们成功了,他们把这事做成了!

当然这书能做成,还是依仗纪彬,不少人过来不知纪彬,只以为他是提供地方供他们使用。

更别说谢老,他做的事也是极多,但更没有姓名,这让他们两个很少不安。

可面前的纪彬跟谢阁老却看着他们道:“不用提我们,这本就是你们的技术,也是你们写下来的,其中画图内容,也是焦家人的心血,我们不过是锦上添花。”

焦十一摇头:“不是你们,这都形成不了文字。”

做了一年的书,焦十一才知道没有表达能力多痛苦啊,明明怎么种棉花他们都知道,真要写下来,就不知道怎么落笔了。

谢阁老笑道:“不用多提,我与纪彬都不是计较的人,而且我们也想低调。”

谢阁老是不得不低调,又或者说他不在乎这些虚名。

纪彬则是觉得,他得到的东西已经够多了,太贪心不好。

无论怎么样,能研究出在内陆种的棉花,这功劳必然是焦家的,他们何必喧宾夺主。

在纪彬跟谢阁老合力安慰下,总算把这事说通了。

焦十一焦十五也没那么愧疚,甚至自告奋勇跟衙门的人,若是需要他们教导邑伊县百姓种棉,他们就参加。

焦家人义务教学!

这种好事其他地方想都不敢想。

更多地方只能是衙门的小吏先自己学习,然后教给下面的人,这跟焦十一焦十五亲自教能比吗?

不管是王知县,还是现在的程知县,哪个会反对啊。

肯定立刻答应,这都不用思考啊。

等焦十一焦十五他们回自己院子,纪彬则把在春安城听到的事同谢阁老讲一遍。

特意说了春安城新刺史跟邑伊县新知县以前的履历,把粮草道跟军部的事着重描述。

果然,谢阁老跟他做了一样的推测,又笑着对纪彬道:“你说的攘外必先安内,看来太子是听了的。”

“也不是,太子英明,自然会有所判断。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