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十斤的水可以不用钱,十斤的冰卖上一两银子算是贱卖。
纪彬哪是送来的三页纸,分明是送来三座金山。
太子原以为就算研究出怎么制冰,最少需要一个月时间,可没想到这样就成功了?
以前办什么事,不是经过努力才行吗,怎么这件事如此顺利?
太子这边顺利,当然是纪彬有现代知识,然后又潜心研究的结果,所以在太子他们看来夸张,纪彬这里则是觉得正常。
不过他远在纪滦村,不晓得汴京城里因为制冰的事已经掀起波澜。
而太子已经手握这个利器开始往外售卖。
太子府下面的制冰务悄然成立,不出半个月里,满京城都能用上冰的奇迹就要诞生了。
而邑伊县纪滦村的纪彬,则已经勉强实现用冰自由。
原本他家的五十斤硝石一次也只能做一斤的冰出来,一斤的冰其实也没多少。
但不知道谢阁老怎么同平老板说的。
信件寄出去不到五天时间,三百斤硝石就被运到纪彬租的地窖里。
虽然平老板现在还不知道小硝石是做什么用的,但送过来就对了!
不过三四百斤的硝石,也就能做出六七斤的冰出来。
晚上睡觉的时候放一块到房间里,别提多舒服了。
可毕竟是夏日冰,还是要瞒着点。
此时也就纪彬引娘,柴力陈乙知晓。
如今已经到六月盛夏,家里的活都慢下来,主要是大热天干活那是要命的。
纪彬倒是没事去宅子附近看看,家里的宅子已经有了雏形,在村口都能看到这里有座大宅子,都快成纪滦村的地标建筑了。
宅子坐北朝南,从还没装大门的门口进去,肉眼看见房子四四方方,许多东西还没开始建造,只有地基上面有标注,可以看清以后这里要建什么东西。
估计因为预留的地方足够大,所有地方都显得很大气,等真正建好之后,就能看出来这个院子的气派。
纪彬原本想自己走一走,谁知道左先生却跟过来,同纪彬介绍。
其中最让纪彬满意的,当然是深六米的地窖,因为地窖足够大,所以预留好的楼梯坡度刚刚好,不会显得过于倾斜。
走进来之后就能感受到一阵凉爽。
这种特制的地窖有保温的作用,以后储藏瓜果蔬菜都可以。
这周围也有结实的石块支撑,都是选用可能不太好看,但最结实的石头,中间的梁柱粗壮还防虫蛀,可以支撑起地窖,不会有塌陷的风险。
这根梁柱可是纪彬花了上百两买下来的,毕竟防虫蛀的梁柱工艺,那就值不少钱。
如果不是左先生这种手艺老道的人,估计纪彬都不放心让人做大地窖。
左先生道:“也是东家不省材料,我敢说这地窖用上百年也不成问题。至于您说的冰窖,则在这个地窖左边。”
左边开了三道小门,从小门进去,这里靠近山体,明显更显凉爽。
因为左先生还考虑过挖渠沟引山泉水过来,所以离山体有点距离,到时候就是想挖渠沟,也是方便的。
纪彬没想到左先生还是没放弃引活水下来的想法,不过也只是建议,并未强逼他这么做。
倒是让纪彬心生好感。
能听懂甲方说话的乙方才是好乙方!
反正不要按照自己想法布置就行。
这个地窖显然更凉爽些,只是跟贵族挖的十几米深藏冰窖还是有点区别,这个只深挖了六七米,但出口比较小,应该还是能藏一些冰的。
左先生还有些可惜,若是时间能长些,说不定也能挖个深邃的冰窖出来。
纪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