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知府听此,笑着道:“这有何难,回头我送一批书过来,让这藏书室名副其实。”
万秀才大喜过望,还是王知县提醒,他才赶紧感谢。
虽然不知这两位是谁,可万秀才却觉得,这位老者送来的书,定然不会差的。
房知府都送了,谭刺史自然也会送。
想必等他们回去,这个藏书室的书架都会不够用。
回到纪滦村的村口,房知府已经有些累了,坐在随从临时摆放的椅子上,忍不住道:“若是咱们宿勤郡每个村子,都如荆高庄,纪滦村这样,那必然是盛世无极了。”
说完房知府自己都笑了,哪有那样简单的事。
里长此时也让人送来新鲜蔬果,还有引娘送来的茶叶。
这些东西都不贵重,只是吃喝个新鲜。
不仅是给官员们,连车队的小吏们都照顾到。
见这些东西确实不贵,房知府跟谭刺史这才让大家收下,在这吃些瓜果,休息一会,也该回去了。
房知府等人在邑伊县一共待了近十天,差不多把整个邑伊县都跑了遍。
发现王知县并未夸大县城里的好,也没掩饰邑伊县的不好。
这让两位上司还是很满意的。
特别是谭刺史,甚至还会跟王知县开玩笑,心里更是觉得,其他两个知县不懂他的意思,又或者懂装作不懂,只想着稳妥过关。
自己都提点了,那些人还是不敢。
这样怎么为百姓做事,一点风险也不敢担,还做什么本地父母官。
谭刺史是这么想的,自然也表现出来。
王知县不由得有大喜过望,总觉得升迁就在眼前。
可还有一件事啊。
那就是上头到底能拨多少银子?
这点很重要。
等到两位上司准备离开邑伊县,还是没透口风。
早知道就应该最后去看邓杉三兄弟那段陶罐路,说不定当场就能把拨款的钱给定下来。
最后王知县小心翼翼去问,却发现谭刺史直接给了他张纸条,笑着道:“约莫是这个数字,你在邑伊县安心等消息就行。”
当着谭刺史的面,王知县没开始看里面的数字,直到出了驿站,纸条终于被王知县打开。
这个数字让王知县差点吞下口水。
他当知县以来,就没见过这么大额的拨款!
按理说这个数字是不能说给其他人听的,毕竟谭刺史也只是给了张纸条,具体的拨款还要等宿勤郡通知。
这些都需要房知府回宿勤郡之后按照正常手续办理。
最快也要两个月后,这钱才能到王知县这里。
当然了,也要王知县草拟文书,写自己需要干什么,需要多少钱,然后去上面拿钱。
但这些文书跟之前那种会打回来的不同,而是一定会批!
不过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金额啊!
纪彬见到王知县的时候,这会只有王知县,他,还有柴力柴尺。
王知县一脸喜色,压低声音道:“你猜猜,房知府跟谭刺史给我们宿勤郡拨了多少钱?”
纪彬摇头。
但见知县的表情,这钱定然不会少。
王知县开口道:“拨了一万八千两银子!一万八千两啊!”
这能修多少桥,修多少路?
若是这钱放在富庶的江浙汴京,那自然不算什么,可他只是个偏远的小县城。
对他们来说,不亚于天文数字!
这搏一搏,竟然搏出这么多能用的银子出来?!
纪彬也没想到,竟然拨了这么多钱。
不愧是官府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