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十月下旬,天气已经开始冷了,一早一晚温度已经很低,该烧炭还是要烧的。

以前没钱也就算了,现在有钱,自然不能冻着自己。

所以很早开始,引娘已经收拾自家的皮货去给两人做冬□□裳,纪彬则买了炭火炉,还给引娘买了暖手的袖炉,写字手冷了就抱一抱。

这三车炭一共一万两千斤炭火,听着挺多,但其实根本不经用。

不说送人了。

只讲纪彬自己家里,他不常在家就算了,在家的时候,家里炭火肯定不会断。

让家里舒舒服服,一天少说也要二十斤,从十一月十五开始烧,一直到正月十五。

六十天就要一千两百斤炭。

家里要准备一千两百斤。

刺绣坊地方大,一个冬天要个两千斤不过分吧。

还有酿酒坊要少些,给个一千斤足够,做酒要来回跑动,不如刺绣那么需要炭火。

这加起来,都要四千两百斤。

不然怎么说冬天不好过,就是这个原因。

像去年凑凑合合过,那也是过,如今舒舒服服过,更是过。

大家经常说的薪水其中的薪字,就是来自炭火的意思,朝廷都会给官员们发放炭火,或者折成银子,可见这炭火有多重要。

所以过年好难。

准备过年要用的东西更难。

好在政局稳定的朝代,都会限制炭火价格,不能太低,太低做炭的百姓无以为继。

也不能太高,那样大家都买不起。

纪彬这一万两千斤炭火,一共花了一百一十两。

对纪彬来说自然是不贵的,可让普通人来说,那是想也不敢想。

就为取暖?花这么多银子?

要知道一百一十两,普通人十年也赚不到。

村里人取暖,顶多用木柴,又或者稻草,再不行牛粪。

闲的话自己烧出来也行,买炭火?他们想都不敢想。

或许今年可以想想了?

其实一斤木炭也才十八文对不对。

而且纪彬买的是上等炭,他们买普通炭火也行啊,估计只要七八文就行。

想要以后瑟瑟发抖,在家里也什么都做不成的冬天,现在是不是可以改改了?

纪滦村的人没发现,他们对银钱的概念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了。

除开自家,刺绣坊,酿酒坊之外,还剩下七八千斤炭火,则被纪彬送到各个好友亲朋家中。

还是上面说的,大冬天的,送炭火可太实在了。

你想想大雪纷飞的冬天,你在屋里冻得瑟瑟发抖下不来床,这时候给你送炭火,你不开心吗?

再说已经到年底了,借着送炭走动走动,维系一下感情,这可太要紧了。

他是做生意的,做生意就不能那么冷淡。

纪彬先给岳父岳母家,还有本村的亲爹都送了些。

一人五百斤的定额,大家都一样。

至于继母?

那是谁,他不认识。

岳父岳母对他一向好,这不用讲。

亲爹毕竟占了个亲,古代那么注重孝道,他在明面上不会怠慢,花小钱省大麻烦,纪彬很愿意这么做。

送炭到岳父岳母家中,堰河村不少人都去围观。

瞧瞧宣老爹宣老娘这家,过得多舒服啊,虽说他家原本在堰河村就算可以。

但女婿做了大买卖,让他们一家跟着赚钱,不止他们赚钱,堰河村不少妇人女子也靠着刺绣坊补贴家用呢。

听说有家小女子一个刺绣能赚四百文,现在求亲的人家排着队在门口等,门槛都要踩破了。

看着就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