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沙弥的衣着,都是重孝在身,不止是小沙弥的祖父辈,他的亲生父亲应该也去世了。长辈接连撒手人寰,母子俩在夫家无依无靠,小沙弥的姓氏,多半还是被剥夺了,所以他只能以张姓自居。

宝珠应了一声,出去和家下人交待了一遍。

周氏和张氏在房里说私房话,经年未见的幼时姊妹,有说不完的酸甜苦辣,两人说一阵,哭一阵,丫头们都不敢劝。

李绮节在外头听了半刻,干脆让灶房的婆子先开席,等李昭节、李九冬都吃过饭,曹氏带二人去房中歇晌,才去请周氏、张氏用饭。

周氏双眼微红,拉着张氏的手笑道:“光顾着说话,一时忘情,倒是怠慢了客人,三郎呢?“

宝鹊道:“大郎陪着张少爷在外头小厅吃饭呢。“

周氏挽着张氏的胳膊,起身道:“咱们也去吃饭,粗茶淡饭,十八娘别嫌弃。“

张氏拿绢子抹抹眼角,苦笑道:“周姐姐太客气了。“

李绮节悄悄打量张十八娘,周氏曾不止一次夸赞过十八娘年轻时是何等的美貌出众,然而此刻李绮节看到的却只是一个容颜憔悴、形如枯槁的中年妇人,如果是不知情的外人,乍一眼看到张十八娘和周氏站在一起,说不定会以为周氏才是年轻的那一个。

宝鹊捧来热水巾帕,服侍两人洗脸。

宝珠手里端着一只小陶钵,里头是一团凝脂状的膏体。周氏洗完脸,用银质挖耳簪子挑了一星儿淡色油膏,抹在两颊边,细细涂匀。

张氏洗过脸,并不抹面。

周氏想起守丧的妇人不能涂脂抹粉,笑道:“这是擦脸的香油,不妨事。“

张氏只是摇头。

周氏叹了口气,宝珠和宝鹊对视一眼,盖起小钵,收走其他香粉、口脂等物。

接风的席面原是按着丰盛做的,乡间人吃东西不论精致,只讲实惠,大鱼大肉一盘盘摆出来,看着喜庆,吃起来也热闹。因着张氏和小沙弥的缘故,灶房的人把肉菜都撤下去,连豆油皮菇卷、炸藕圆子、桂花茭白这样有肉馅的花素也没留,现炒了几盘素菜充数,一眼望去,春笋、豆腐、面筋、苔菜、茼蒿叶子,青绿雪白,还真是周氏说的粗茶淡饭。

然而张氏连素菜也没动几口,只吃了一碗桂花酱稀粥,就不再动筷子。

周氏原想劝张氏再用些饭菜,话还没说出口,张氏自己先堆起一脸笑,有气无力道:“多劳周姐姐一片盛情,我也不瞒你,近来我每天只能喝些米汤稀饭,实在吃不下别的,今天能吃一碗粥,已经是难得。“

周氏怜惜张氏命途坎坷,不忍多说什么,只得让宝鹊取来锁在罗柜里的人参,让刘婆子剪下参须枝干,研得碎碎的,每天煎一小锅参汤,给张氏补养身子。

张氏每天以泪洗面,少有欢颜。

小沙弥倒是没有他母亲那般沉痛,除了深居简出、不爱说话之外,吃饭、行事并不因为守丧而诸多忌讳。而且因为借助在李家,怕李家人心里不舒服,他很快脱下孝服,改穿起平常服色的衣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