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听闻您要坑杀那些术士和儒生?”阿玉特意跑来章台殿问他。
嬴政不以为然:“术士欺君,伙同儒生以古议今,妖言惑众,朕不想宽恕他们。”
阿玉劝他:“您此举不妥。您可以惩罚那些哄骗您的术士们。但是您不该祸及那些无辜者,更不该对儒生出手。天下学子非儒即墨,儒家乃百家显学,您此举,恐会激起百家不满。”
“你想替那些儒生求情?”
嬴政眯了眯眼:“他们不满与朕何干?朕才是最不满,早在泰山封禅时,朕就已经给过他们机会了。这些人不过是读过几篇孔孟之书,便想用儒家之言攻击朕。既然他们敢做,就要为此付出代价。”
阿玉试图再劝:“……此非仁君之举。您是始皇帝,应有容人之量。您执意如此,或可得一时宁静,但是止不住百家私下议论之声,后世更是会对您此举口诛笔伐。”
“儒家倡导仁义,名下弟子以此游说各国,意图复兴周礼。君主虽然对他们尊敬,却不会用他们之策治国。因为,只有站在君主的位置,才知道该用何策兴国。朕不倡仁义,攻伐诸国,终得此霸业,自然也不是儒家认可的仁君。”
嬴政冷声,“熙和,你想为他们求情,大可不用儒家之言。身为君主,在发现治下出现此等动摇国之根本之况时,用的不该是安抚,而是用绝对的威慑去镇压这些沸反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