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书院即便是招了生,这个教学进度肯定是赶不上文举的时间的。所以参与文举报考的都是咸阳的那些贵族官员子弟,少有沧海遗珠。】

天幕中,陈平提前收集了参与文举的人员名册,呈给阿玉看。

几乎都是熟悉的贵族子弟之名。

阿玉倒也不觉得生气:“无妨,这只是第一届。先把名气宣扬出去,等之后再办下去,总会越来越好的。”

【咸鱼突刺:泪目,即便在秦朝没有越来越好,但是在往后,的确是越来越好了呢!】

【当然,阿玉这种开办书院,为黔首开民智的行为在当时是很危险的。许多朝臣们为此不满。因为大秦奉行的是愚民政策,以商君之言推断,民众越愚钝,则越好糊弄,越好管理。这点得到历代君主和朝臣的检验和认可。

不过,大概是阿玉的书院规模办得小,且招的学生更多是女娃,朝臣们没有感受到严重的威胁,最终还是卖了阿玉一个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