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痒,要长脑袋了:其实任命的地方诸侯只是一个好听的名号,实际上,他们也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地方官员罢了。因为这些诸侯没有土地,他们的后代也不能世袭。而且,为了防止地方势力勾结,每隔几年,乾昭帝还会让他们来回调动。

比如说,这个诸侯今年管理辽东郡一代的几个郡县,过几年就把他调到颖川郡。考察政绩时,诸侯若是做的不错,就从边境郡县往内调动,反之,政绩差,则贬去穷苦之地。总之,就是不能让诸侯在一个地方窝太久了,免得人太闲,和当地其它官员和百姓混熟了,生出点别样的心思。】

【此外,乾朝的官僚监督机制也有很大程度可以减少地方叛乱发生。】

【这种方式不是分封,从本质上来说,是乾朝过渡时期的一种特殊产物,到了乾昭帝孙女那一代,这种制度形式上消失了。诸侯被裁撤,转而成为受中央任命的正式官职职称,受到了朝廷更严格的监管和约束。】

【我在太空开机甲:怎么弄得这么麻烦,就不能一步到位吗?我看阿玉也挺勤奋的,你看始皇搞郡县制都撑了那么多年了,阿玉怎么就不能撑呢?】

主播思考了一番,才回答道。

【该制度的存在能一定程度反映时代,有一定的合理性。古代交通是不发达的,如果缺少地方官员,各郡县的事情都决于上,其实政务的传达也不是非常及时。举个例子,如果某个离咸阳远的郡县发生了叛乱,即便有人快马加鞭送信,消息传回咸阳,等君主召集群臣商议,决策后再传回去。这一来一回,恐怕就要耽误上几个月的时间。人家要是想杀个郡守,起个义造个反的,进度条早就拉满了。猛一点的起义可能都打到咸阳了。

但是,如果说这个郡与郡之间有一个更大级别,且忠于秦的官员坐镇,他是不是可以临时决策,召人先把叛乱镇压下去,再写成公文汇报给陛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