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没落下病根,还来不及庆幸,偏偏又降了一场大病,虽然不是要命的凶猛,却是反反复复痼疾难愈,这样一拖一延,便是过去了一年多。
好容易来年开春,天气转暖,病症渐渐消了下去,人却已经苍老很多,我乘势好说歹说,终于将他劝动,同意将那久居的山中小屋连同猎户生涯一并放弃,至此搬到村里,长久安定了下来。
但不算完,还有一堆问题,譬如生计。
幼时的构想此时倒算派上了用场,我与那凉茶铺的大娘打了商量,借她铺前一隅之地,搭了个小摊子卖些点心。
其实,这乡下地方,那些动辄要花许多心思和成本的点心太华而不实,根本排不上用场,我亦不想搞的太古怪张扬,就蒸最简单的鸡蛋糕,手把手将老爹教会,嘱咐他不可外传,好在古人素有藏艺之风,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老爹也明白这个道理,当下诺诺称是。
这鸡蛋糕四四方方,朴实无华,放在小摊上豆腐般不惹眼,但自有其甜美,尤其和茶水搭配入口即化的特性,时间久了博到好口碑,乡里们有了闲暇,多愿意聚到此地喝口茶吃块糕,谈天说地一番。
也因此,我们……确切说是老爹,得以与茶铺主人,寡居多年的王大娘越走越近。
我心中有数,只等那水到渠成的时刻来临,奇怪的是日子渐渐过去,却始终难见真正动静,原以为是大娘为难,毕竟再嫁在这穷乡僻野虽非大忌,但总是有损名节不太好听,可几次试探之下才发现,却原来是老爹的问题。
老爹他不知缘何,竟隐隐察觉了我的用心和去意,这才会久拖不决。
可留不住的终究是留不住,之后我横下心来,与他开诚布公的谈了一次,虽然没说太具体,但清楚道明了自己学艺心诚,迟早必走,请他不必挂怀,珍惜眼前人才是正道。
交谈后老爹消沉了一阵,慢慢的,总算在大娘和邻里的宽慰下看开了。
随后半月,便有了那一场简单而隆重的婚礼。
这时,距离我第二次归来此地,已然过去了整整三载有余。
至此真已算仁至义尽,他们大婚这天当夜,我收拾好一切,留下早已备好的一封书信,然后再无牵挂的推窗而去,飘然远走。
光阴荏苒,从不曾断过思念,想着再不久便可相见,便兴奋的不能自已,人也是奇怪,耐得住这几年的岁月,最后路上一点时间却如此迫不及待,恨不能缩土成寸插翼而行。
正是九月凉秋时,几乎是日夜兼程的急切赶路,好不容易到了川陕两省边界,却偏偏应了欲速则不达那句老话,沾染上了些小小的风寒,虽不严重,整个人却感觉乏力许多,很是耽搁事情。
即使如此,也不愿徒留陌生之地虚耗,在市口转了一圈,雇了辆价钱合适的青帘骡车,旧是旧了些,但总算干净,车夫一脸老实,满口应承保准送到下一个地界,我虽微有抱恙,倒也不怕他起什么歹意。
所以才会有现在的摇摇晃晃,吱嘎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