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2 / 3)

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当周围的同学,已经开始攀比“我家的车好,我的文具好,我有漂亮的裙子,我家的房子有多大”时,小满从来不会多一句嘴,这不是大人教的什么“谨慎不谨慎”,确实是,怎么说呢,跟现如今说的“女孩子要富养”的道理有那么点相近吧,一来,都见识过了,不在乎了更重要的,还是教养好,骨子里这点上还是单纯的,不知道有什么好攀比的,要比,还是比学识,比品德……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每次读到最后这里,小满的气韵浑然天成,小小的身体挺地笔直,

仿若告知天下,

我的勤奋和艰苦就是像这样,

和我的父亲一样,

不忘初心。

第372章

小满意一两个小家伙都穿着小中裤、恤,戴着渔夫帽,背着小书包。照照准备带他们去天湖捕蝉采桑。

临出门时,万遗宝宝哭呀,非要跟去,曼丽不让,万遗是过敏体质,现在外头花粉多,怕她又长包。

曼丽弯着腰跟她拍手,“万遗,躲猫猫,”想引开她的注意力,

小肥墩儿才贼,她就扒着照照的腿不撒手。照照笑着把她抱起来,“走走,给咱们万遗照个纱巾就好了。”曼丽横他一眼,从他手里把万遗抱过来,“不能带她去,长包到处抠,成了烂宝宝了。”她也是搞笑,瞧这不着边儿的答案,照照假嘛踢她一脚,“你才烂宝宝。”“万遗,妈妈带你去吃冰淇淋……”强行抱走,万遗的哭声一直飘到花房……照照带着早跑下楼在花园里网蝴蝶的两个小崽崽出发了。

两个小童子军对捕蝉采桑叶兴致特别大,

昨天晚上妈妈就跟他们说了她少年时养蝉的经历:

“记不得谁给了我一板蚕籽,纸板『色』像牛皮纸,软硬也差不多,大小跟烟盒一半大,上面密密麻麻粘着比小米还小的黑点点。同学告诉我说,这是蚕籽,放在阳光下晒晒就会出蚕宝宝。”

曼丽有时候跟自己孩子们讲话,感觉……怎么说,“没大没小”,她的语气就跟自己的小伙伴对话一样,所以特别好玩儿。

“我兴高采烈地把蚕籽纸拿回家,放在窗台上,好像都没几天,就见纸上爬满黑如蚂蚁的小虫子,后来才知道刚刚孵化的幼蚕叫蚁蚕,经过五次蜕皮后成蚕吐丝,最终变蛾羽化。小蚕一出生,我的任务就是到处去找桑叶。汉州桑树不好找,只在公园里多些,尤其远郊的楚园,桑树大且茂盛,采一次桑叶可以喂上好几天。采来的桑叶怕干,就用湿『毛』巾盖着,太湿捂烂了,太干叶子又干了,为了蚕的口粮,那时每天我就为桑叶苦恼呀,东奔西走,上树还被公园管理人员抓住过罚站,写过检查……”

这时候两个孩子就会争着问好多好多问题,曼丽好像不想思路被他们打搅,手一压,“听我说完!”两个孩子马上安静下来,也听妈妈说,也特别好玩儿。

“蚕长得特别快,几乎一天一个样。由黑变黄再变白,特别能吃,新桑叶一蒙上去,静下心来可以听见蚕食桑叶的沙沙声,一顿饭的工夫桑叶往往被吃的只剩下筋脉。……养过蚕才对蚕食鲸吞这个成语有个切身的感受呀……”

画面真的很温馨,

照照坐旁边边削苹果边听着,习惯了曼丽跟孩子们的“同龄感”,却也不无感慨:曼丽的记忆只从十六岁开始,那时已然是个少年人了,反倒这些好像是“更童年”的孩子该干的事儿,她干的好似都晚了好多年……那,曼丽的童年到底是怎样的?都知道,她的父母逝于她十六岁那场车祸,所以小姨为了避免她想起以前“幸福的点滴”更加痛苦,也就对她的“失忆”根本没加干预,任其如此,甚至,还怕她想起来些什么……照照,包括小课,自然听小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