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1 / 2)

这个点,茶馆还没到最红火的时候,店里稀稀拉拉坐着几个谈生意的顾客,

曼丽被酸梅安排在角落一桌,

跟前放着汤包,酸梅嘱咐了几句,她走向后台去了,看来跟这边也很熟。

不一会儿,出来一个管事儿模样的老头儿,

曼丽见了赶紧也站起了身,

老头儿稍胖,跟她对面站着,还真是“一肥对一肥”,

老头儿两手身前放着,好像也和蔼问了她几句话,曼丽像个小学生,一副谨慎作答的模样。

老头儿点点头,又进去了,

就见酸梅蛮兴奋的样子,又抓着曼丽的手腕坐下来,不停地一旁说着什么,时而还手握小拳头像打气一样……

叫照照意外的一幕来了,

老头儿进去倒拿出来一副二胡,

曼丽忙起身,

老头儿递给她,

曼丽也没说话,就跟学生见了老先生的,一点头,再两手接过来,

酸梅赶紧跑过去,帮她把板凳往后移了移,

曼丽坐下,

你知道她身上斜背着她那布包包,往后一推,真跟旧社会卖艺的没两样,

但是,

当曼丽握好胡身,把好弦……那范儿一出来,你就知道她一定是内行人!

更不谈,第一个音拉出来……

店里谈生意的人都看过来了,

因为,

这是演奏级别的,

感情带在里面,更别说岂是这里市井杂耍小艺可攀比的听觉盛宴。

曼丽拿出了她最拿手的“影调”,

快弓、顿弓、跳弓、滑音一个接一个优美动听的声音从曼丽指尖流淌,传递着丰富的情感内涵。

这里当真得说道说道,

瞿淑清培养曼丽当真是下了血本,

曼丽从小到大,只要『摸』过的乐器,一定买最好的,

更别说在“师从”上的高额付出,

曼丽的二胡启蒙师傅就是大名鼎鼎的“中京派”传人柴云。有人说,二胡艺术是手与心的交响,指尖与臂腕共同发力,左手与右手协调配合,方能达到“琴随人意”的效果。当年柴云初见曼丽时,并不看好她,倒不是曼丽的自身资质,曼丽手长,确实是学医亦或玩乐器的“天赐之手”,哪怕送来时,曼丽都十六了,看上去年纪也不合适了,但是,这都不是问题的主因,关键是注意力,那会儿的小曼丽太好动了,脾气也不好,可说娇气得令人发指……

到底功夫不负有心人,柴云尽了心,曼丽也尽了心,如今,看看眼前曼丽,

娴熟的技巧、动情的演奏,深沉中感受柔美,雅致里生发奔放,时而委婉轻诉,时而欢乐跳跃,时而轻柔似雨、时而豪迈若风……此情此景,柴云若得见,足以欣慰。

好了,也不说柴云大师了,

光说酸梅,

听得,看着,都有股子热泪盈眶之感,

除了被曲子本身感染,当然还有曼丽,

这么好的人,

胖又如何,

难道世人见不到,当曼丽投入一门时那散发出来的真叫“无双”的魅力!

曼丽的专注,曼丽的得心应手,曼丽的自信,曼丽的沉浸其中,就是最厉的毒『药』,这时候她想把谁『迷』死都是手到擒来……什么彭鸾青,什么和夕臣,包括那些欺负她的小畜生们,酸梅就觉着曼丽天生是谁都高攀不来的,你们还瞧不起她……

嗯,

虽不至立马像酸梅把曼丽这样当成宝,

照照见到这一幕,肯定还是有“刮目”一面的,想不到啊,胖婆子还真“深藏不『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