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不能凭空变出来……

只能徐徐图之,反正他空间有吃的,饿不到这具身体。

转眼进入6月

马上就要夏收,徐进端去找了苗秀芬,让她带他去找村长。

他要参加夏收,能混多少工分算多少工分的那种。

村长是个老头,一看是他就道:

“你要是打猪草跟着村里孩子一样,一满筐算两工分,夏收和秋收你就在后面捡地上的稻子吧,捡了都算你的,不用上缴也不算你工分。”

徐进端能说什么,本来他也就是这个意思。

苗秀芬找村长也有事,是来说不参加夏收的。因为马上就要高考,他和程鹏这次无论如何都要考出去的。

村长点头应允。

没人和村里人一起抢工分,他是乐意的。

之后半个月,苗秀芬和程鹏埋头苦读,徐进端白天打猪草,下午和晚上捡稻子,日子过得倒也充实。

第370章

7月初,知青点包括苗秀芬和程鹏在内的7个人,一起去公社和县里参加今年高考。

到了7月底夏收分粮,徐进端分到30斤玉米碴。

够他吃到秋收不会饿死了。

足矣!

1978年8月

苗秀芬、程鹏收到来自B大的录取通知书。

知青点其余5人也都陆续收到来自不同中专的录取通知书。

大伙儿一起聚餐时,把徐进端也一起叫去了。

为此,这天白天徐进端还进了趟山,捞了一盆山溪里的螺蛳和两条鱼算作饭资。

晚饭吃到兴起,就有人说起了时迦南和金铃子夫妻了。

“也不知道那对夫妻怎么想的现在都该放暑假了吧,也不知道把孩子给接走。”

一个男知青道:“其实只要不出村子,别进深山,孩子在这里也还算是安全的。”

有女知青就有不同意见了:“你倒是说得轻松,孩子以后读书、上学怎么办?这里离镇里、县里又那么远岂不是得做一辈子农民!”

徐进端就当没听见、不知道。

大口吃着红烧鱼,也不知是谁烧的,红烧鱼里居然还放糖了,怪好吃的,就是有点辣!-_-||

吃了饭谢过知青们,徐进端拿着自己的饭盒回了后院。

前院的聊天还在继续,就听有人打趣苗秀芬和程鹏:

“我说秀芬,你们结婚也有两年了,也没个孩子,怎么就没想过,索性领养了小岩。反正,我估计时迦南夫妻也不一定会来把他接走。”

苗秀芬:“我们没有孩子那是因为我们没要,有孩子了还怎么去上学?”怎么回城?

后半句没说出来,但众人都明白,遂也转了话题,说起了各自的老家,之后又都相互留了便于以后联系的通信地址。

徐进端听着前院的吵吵闹闹,冲了凉后,就躺床上了。

明天,这里,偌大的知青院、以前的地主家就将只剩自己一人了。

想到这里曾是地主家,他的新鲜劲又上来了,神识开始在这座近3亩大的宅子里一寸寸搜索起来。

果然,古人都喜欢把财宝埋在地下或是藏在房梁上。

这不,明晃晃的正房房梁上那个积着厚厚一层灰的木匣子里不仅有这座房子的地契、房契,还有四根大金条。

且木匣子还是紫檀木的!

看地契居然是前朝的……呵呵,这怕不是藏过头了吧!

之后陆陆续续找到不少箱子、匣子的都是这座房子前主人或前前主人留下的。

最令人意外的就是后院那口被封的枯井石壁内居然有暗室,且还是堆满翡翠原石的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