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好书又去邮局,给萧铁柱写了封信告知自己大学毕业了,被分配去了大西北支援国家建设,他能为村里做的只有给孩子们提供些课本了。
信中告知萧铁柱,无论外面发生什么,都不要放松孩子们的教育,总有一天这些书都会有用。
寄出包裹、信件,徐进端开始逛古籍书店、外文书店。
如今1965年6月,虽有乱象,这些书店也逐渐在清理相关书籍,徐进端半买半收,倒是搜罗了不少好书。
尤其是在古籍书店后院堆砌的即将进焚烧炉或洗浆池的那些正式刊印、校对过的关于医学、制造、纺织方面的古籍几乎都进了徐进端的空间。
外文书店仓库后院就更不用说了,后世绝版的各类机械、化工、物理原版书就那么扔在露天院子里。
虽说B市干燥,可六七月份是会有雷阵雨的好么!
于是收收收,成了徐进端的习惯性动作。
两天时间过的很快,这两天里徐进端退了租的小院,逛了居庸关、爬了长城。
至于买东西?他一个靠吃国家补助粮的学生,每一分钱都得掰成两半花,还真没啥可买的。
不过,在自己那个木头行李箱里放些辣椒酱、蘑菇肉酱是必不可少的。
两天后天未亮,一辆没有顶棚的军卡拉着十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离开了国家的心脏-B市,奔赴遥远的大西北。
车上的时间是漫长而枯燥的,从短暂聊天中徐进端得知他们都是物理、化学、生物相关专业的学生,而徐进端所在专业就仅只有他一人。
徐进端什么都不缺,所以他的物质欲并不高,国家供吃供住他就很满足,不论是为了任务亦或是为了自己,他还真不是很在乎。
这一路走走停停,花了近十天,除了吃饭时会偶尔下车活动,平时一行人就只能坐在卡车拖斗里发呆。
白天时,徐进端就会看会儿专业书,有时也会和几个相关专业的人一起探讨些专业问题。
夜晚,他的生活可就丰富很多了。
为啥?
因为这些白天一副毫不在意模样的同学们,晚上蜷缩在车斗里时想的都是后悔、彷徨和迷茫。
对这些,徐进端都无感。唯一不爽的就是,那么多天不洗漱,人都快臭出来了。
车辆终于在进入一个类似城镇的地方停下检查后,徐进端知道他们的目的地到了。
令他欣慰的是,虽然,他们新来的没资格被分配小院,但住的却也是新建的楼房单人宿舍。
除了卫生间、浴室是公用的,徐进端对其他一切都还算满意。
二十四小时供应的食堂,宿舍有电,在这个四周都是荒漠的地方还不好吗?简直是太好了好么!
新人进基地后,有三天休息时间,可以去集市买生活必需品。
徐进端没什么要买的,但还是和同学们结伴去逛了这里的集市。
主干道上有邮电局、卫生院、供销社以及各类集体小吃店,倒也算是丰富。
路过煤店时,见好几个同学都要买煤炉。
他也进了煤店。
煤店负责人一见他们穿着就问:“你们是基地新来的么?”
其中一个同学点头:“是啊,同志我们多买点,能便宜吗?”
负责人没有回答而是问:“你们是住院子还是住楼房?”
几人面面相觑,没有回答。
负责人一看笑了,“如果是住的是新楼房,冬天是会供暖的。如果是住院子烧炕,那么你们可以买这种炉子。”说着一指旁边一个用砖砌的带烟囱的炉子。
徐进端一看懂了,不过如果屋子供暖,他可以不买煤炉的。
这负责人忒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