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红军一时语塞,好一会才道:“其实你们真没必要花这钱,你们昨晚那屋四人够住了。”
张战点头:“叶知青说的在理,我们这不是想着既然我们从大队手里拿到补助,可总也要为大队做点什么,买了这屋不一举两得的事么!”
叶红军确实也不好说什么,遂又问:“那你们都会做饭吗?”
张战点头:“会,唐家兄弟一起吃,我和离归可以一起,也可以分开,我们都会做饭的。”
叶红军:“那也好,那今晚你们就先别做饭了,去前院一起认识下。”
“好。我们自带粮食。”张战对唐家兄弟自是了解的,在火车上这几天以及今天的事让他对徐进端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就是个通透、看破不说破、又不斤斤计较的人。
下午四人一起上山。
下山时,四人身上各背了两捆柴。
晚上去前院吃饭时,各自带了个饭盒一碗玉米面。
另外,徐进端带了罐楚省特有的超辣肉酱、唐家兄弟一人带了罐午餐肉;张战带了根肉肠。
一顿饭吃的没想象中的叽叽歪歪,至少各自感觉也还算融洽。
七个女知青年纪最大的26岁,年纪最小的也有20岁,所以唐红星和徐进端在他们眼里都还是小孩,并没多加关注。
倒是19岁的唐卫星和22岁的张战进入了那个叫孟芸的女知青的视线。
一顿饭尽找两人聊天了。
徐进端表示他只看看不说话。
下乡的日子是辛苦的,可在这能看到极昼和极光的小山村对徐进端来说又是满足的。
背靠七星山和大鲜卑山,只要你愿意进山,资源自不必说。
两年时光眨眼而过。
两年里,张战每晚8点以后必会去牛棚附近看望家人。
中间还借故自己感冒找徐进端拿过药。
只要不是十恶不赦的人这种小事,徐进端一般都不会拒绝。
1975年底,唐家危机解除。
兄弟俩参加了年底征兵报名,且顺利通过,在十一月底的时候离开了知青点。
张战:“离归,后院就我俩了,要不咱俩搭伙?”
徐进端:“你吃得惯辣的不?”
“可以。”
徐进端点头。
自这天开始,两人的餐桌上就没缺过肉,在知道张战每晚都会给牛棚那带吃的后,徐进端每天的饭菜都会多做点另外装满两饭盒给张战。
“你就不问那是我谁吗?”
“你想说时自然会说。”
“我未婚妻的父母。”
徐进端:......,这还真是没想到!
“他父母是国内顶尖翻译家,起风时被上面送到这里。
我未婚妻和我一样是军人,在72年执行任务中为救我牺牲。
为了兑现照顾她父母的承诺,我退伍报名了下乡。”
徐进端更无语了.............
这要是照顾的话,根本无需退伍的好么!
“你家里人没意见吗?”
“我家里没人了,从小定的娃娃亲,后来家人陆续牺牲后,我被傅家就是我未婚妻家收养,直到18岁那年我报名参军,她瞒着家里也去了军营。”
嗯,感情深厚是真的!
盘坐在温暖的炕上,喝着醪糟,听着狗血故事,还真别有一番滋味。
“所以他们没了女儿,你没了家人,你们相互提供各自的情绪价值。”
张战没有说话,很久后才点头:“你说的很对,我们这算是相互抱团取暖。”
其实,这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