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走停停,终于在下午一点多进了红旗大队地界。

相较于清一色茅草顶的木屋,靠近村委山脚那一排青砖瓦房是如此的醒目。

牛车停在村口的大队部门口。

大队长黄大根麻溜地给六人办好手续,一人发了120元知青补助。

“今年国家给来这里的知青补助是180元每人,但这钱咱不能都给你们。”这黄大根还真是直率的一批。

只听他继续道:

“咱要给你们修知青点,秋收前你们的口粮也得从队里支,这都得花钱,所以一次性扣除60元每人。这钱咱大队都是报过公社,公社同意的。这必须跟你们说清楚。”

见几人点头,表示没意见,黄大根继续道:

“知青点后院现在还有三间六人间大屋,12间单人屋。六人大屋,是马上就能入住的,炕、顶、门窗都是新修的。单人屋没炕、破顶、没门窗。如果要住单人屋的,每人出10块钱修理费。三天,村里就可以给你们弄好。”

一小时后,六人从大队部出来,去了大队粮仓领粮 每人20斤玉米面、10斤粳米、20斤红薯。

牛车拉着几人的行李和口粮去了知青点。

..........知青点后院有独立的门!Nice!

几人看了单人间,定好后,和赶牛的黄叔说了。

待大家都选好后,徐进端才慢悠悠地选了东厢南耳房,靠近赵正茂的房间。

既然两人要搭伙吃饭,总不能离得太远不是。

且,东厢南耳房之前是东厢主人的小库房,气息很清爽,又有个独立近4平米的天井,还能自己种点小蔬菜。

杨红樱看着徐进端选的房间,眼神暗了暗,暗骂自己真蠢,可现在换也不可能了。

男生都住东厢,她不可能不顾名声住在男生这边。

老黄叔见几人都分好了房间,点头告辞。

临走时还说了句:六人间炕上有炕席,擦擦晚上就能睡。

住的地方就这么安顿了下来。

下午收拾好这几天临时住的屋子后,男生去找水源,女生去村里找可以买小日用品的地方。

水源很好找,就在知青点小路穿过一片小树林山脚下的绿江。

绿江水很清澈,江面很宽。

万鹏看着江对岸与这边差不多低矮的房子道:“那边就是东夷了。”

赵正茂低喃:“难怪来这里插队还要政审。”

徐进端什么都没说,而是朝身后的大山看了眼道:“我去山上转转,捡点柴。”

赵正茂往水里扔了块石头道:“我和你一起。”

这里显然不是村里经常上山走的路,走了不到50米就没路了。

也好在因为没路的缘故,枯枝还是挺多的。

不一会儿,两人就捡了两大堆柴,赵正茂显然是第一次经历这事,看着两堆柴问:“这要怎么拿?”

第234章

徐进端不说话,从腰间(空间)抽出已经没了日珠的‘火陨’,对着地上的藤蔓砍了起来,不一会儿手里就多了两根滕绳,把柴堆捆了后,又麻溜地削了根棍子做扁担。

“走吧”徐进端挑着两捆柴走在了前面。

赵正茂像个小媳妇似的跟在后面嘴巴不停叨叨:“等屋子弄好,我负责做饭、洗衣...呃,衣服还是你自己洗吧。我负责做饭,种菜,你负责砍柴挑水好吗?”

“嗯。你会做什么菜?”

“糯米丸子、烤鸭、萝卜糕、肉坨子、蛋炒饭还有菜泡饭。”

徐进端问:“玉米面要怎么做?”

“菜疙瘩。”

徐进端:......,